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legal and public discourse concerning the ''right of privacy'' in the 1960s. During that period the legal community had ambivalent feelings about recognizing the right of privacy, and scholars split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legal formalism or legal realism should dominate American jurisprudence. This ambivalence created a situation where a wide range of public rhetors articulated a common appeal for expanding the right to privacy. When Justice Douglas and the 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eventually recognized the privacy right in Griswold v. Connecticut (1965), many legal scholars worried that this was an exercise in judicial activism. Yet, the legal arguments that were used in defen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ght of privacy'' mirrored the public defenses of that right that appeared in the broader rhetorical culture.  相似文献   
472.
How unrestricted or restricted should judges be when deciding a sentence? To what extent should sentences be predetermined, or to what extent should judges be left with the right to decide a sentence in each individual case? Some legal systems, most notably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chosen sentencing guidelines to control judicial discretion. However, another approach has been to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so‐called sentenc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se developments and what possible influence they have had and could have in the Scandinavian, particularly in the Norwegian, context. Penal institutions today are adjust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oes and could the fact that we are living in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ly mediated world influence judicial decision‐making?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use of technology is not simply a question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bu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social and political phenomenon,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 of trust in a society.  相似文献   
473.
杨天潼  尤萌 《证据科学》2014,(5):622-631
通用、统一的疾病分类就像是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标准度量衡一样,不可或缺。疾病分类不仅可供医护人员使用,还可为司法鉴定、健康保险机构、国防卫生服务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等作为评价健康状况的“度量衡”。受人类认识水平及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影响,疾病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就注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不断的进行修订与调整。作为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更加需要国际组织与各国家和地区的通力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需求将更加广泛《,国际疾病分类》不仅在公共卫生领域,还将在司法鉴定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4.
刑事拘留对于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刑事拘留中长期存在羁押期限过长、超期羁押、不当拘留、刑讯逼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被拘留人的人权。本文从分析我国现有刑事拘留制度出发,以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刑事拘留制度和有关国际公约要求为镜,找出我国刑事拘留制度中对被拘留人的人权保护的差距,并在借鉴法治国家对被拘禁者人权保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体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侦查机关内部建立侦查、拘留监管和被拘留人权利保障三种职权相分离,检察机关通过司法听证对。侦查机关拘留权进行制约,赋予被拘留者更多更有力度的权利救济途径等改善我国被拘留人的人权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5.
论宪法性基本权利的司法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宪法性基本权利的司法保障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观念和制度的偏差 ,使宪法不能直接适用于司法。宪法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 ,它的法律性决定了公民宪法性基本权利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加以保障。公民宪法性基本权利进行司法保障的途径是改革法律制度 ,建立宪法委员会和宪法法院 ,赋予法院司法审查的权力。  相似文献   
476.
刘杰 《时代法学》2004,2(1):81-85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和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增设,有利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进一步细化和解决"执行难"的社会病,针对性强.作为新的犯罪,它们的构成条件如何理解?司法认定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刑法修正案(四)对它们规定相同的法定刑是否合理?在理论上,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77.
错案追究制实际运行状况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法院系统推行错案追究制以来 ,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它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种种迷误 ,并给审判工作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使得这项制度获得的总体评价是弊大于利 ,而且它也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因此 ,应当将错案追究制并入法官惩戒制 ,从而完善法官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478.
对我国公司终止的有关法律规定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乏对公司终止的法律内涵和性质的界定 ,缺少终止原因和终止程序的全面或明确的规定 ,这直接涉及相关主体的民事行为以及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 ,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该完善立法 ,使注销登记、终止清算等等有关公司终止的具体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 ,并有利于司法判决  相似文献   
479.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司法现代化的形式合理性表征 ,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 ,考察 2 0世纪中国司法独立的百年曲折历程 ,勾勒近现代中国司法独立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从清末变法修律这一司法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探讨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发端及其得失 ;分析其内在矛盾及其制约因素。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历经了勃兴与衰落、反思与改革、重构与进步的艰难发展历程。透过这世纪沉浮 ,折射出司法独立的思想与制度变迁脉络 ,从而揭示这一变迁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480.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与司法体制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行政审判体制不仅缺乏独立性,也未顾及行政诉讼的专业性要求;建立行政法院, 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既可弥补行政诉讼专业性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行政审判机关的独立地位;这同时构 成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机关整体实现独立的必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