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的法学形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是中国化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而言,深研原著、坚持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提取中华基因、吸取他域经验、促进法学大成,是其基本路径.由此,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也具有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32.
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法学在实践运用上与其他部门法学如民法、刑法等学科存在巨大的差别。尤其在近年随着部门法理学的兴起,传统法理学的作用受到了质疑。但是,我们不能为此而否定法理学的重要地位。实践可以分为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实践。对于法理学,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法理学,我们往往只聚焦其有限的直接实践功能,甚至连直接实践功能也忽视,而忽略其无处不在的间接实践功能。而正是法理学的间接实践功能才是法理学对司法的不可取代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3.
对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以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为核心 ,将民事、行政、刑事、诉讼程序等部门法学中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内容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 ,构建了一门新的法律学科———未成年人法学的理论框架。该书在研究了自然法、观念法、制定法以及一些基本法学理论的基础上 ,以“权利与义务转化理论”为基础 ,全面研究了未成年人与监护人、未成年人与学校、未成年人与国家、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矫治、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犯罪、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犯罪、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等法律关系以及具体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4.
"法学"是什么?——比较法视域中的"法学"含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进学 《法学论坛》2006,21(4):32-37
法学是什么?法学不只是一种知识谱系,它本质上是基于对法的具体场景运用的实践活动的回应。法学是一种知识、一种逻辑、一种学问,却更是一种实践、一种经验、一种解释。从比较法之视域对“法学”之原初含义进行解读,可把它概括为三个判断:法学是公平之学、法学是智识之学、法学是判断与解释之学。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十年来法理学会议主题与课题项目的统计与分析,考察我国法学资源配置的特点,由此探讨我国法学资源流动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透显出我国十年来法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从学术整体规划、学术团队培育和基本理论建设等方面对未来法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6.
法理学与两本《法理学》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理学之为法理学的根本在于它是一种使人过有善德的生活的知识。现代法理学逐渐向科学的靠近,逐渐模糊和开始遮蔽这种对法理学的基本认识。在我国,这种趋势集中体现在法理学教材的编纂和体现在其中的基本认识。本文通过对两本法理学教材对法律的历史、基本的法律立场和法律技艺的处理的比较,从而凸现这一现象,进而指出法理学教材编纂所应当持有的法理学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37.
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刑法学面临改造理论体系与增强问题意识的双重使命,为此,进行跨文化的刑法学研究是必要的。西方国家在刑法理论发展上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包括法官解释刑法,坚持刑法客观主义,刑法学方法多元化,问题思考与体系思考等。与之相对应,我国刑法学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刑法学理论进行合理化改造有多种可能的路径,即必须以刑法客观主义立场为取向,建构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坚持实质的犯罪论,加强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8.
我国行政立法未明确比例原则,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发展出比例原则,通过汇丰公司案、王丽萍案、陈宁案,确立并阐释了比例原则在实际司法过程中的不同面向,它既要求实现司法结果的“代价最小化”,也要求“利益最大化”。对行政法上的“显失公正”、“滥用职权”等概念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标准,为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合理性审查”做了理论准备。对法治发展、行政立法和法理学进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研究法律行为,首先应采用法学的视角。规范法学视角、法社会学视角、法的价值视角均有其内在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三者的关系并非完全并列,却相辅相成。在针对具体司法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当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40.
闫晓君 《法律科学》2005,23(2):122-128
“陕派律学”虽然形成于清末 ,但事实上 ,陕籍人士任职刑部由清初即代不乏人 ,可以说源远流长。陕派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一般都出身科举 ,由于任职西曹 ,究心于传统律学 ,取得骄人的学术成就 ,成为传统律学最后的高峰。不但如此 ,陕派律学代表人物在长期司法实践中 ,秉承了求真务实、重视民瘼的特点 ,在司法审判中表现出“公正”、“抗直”的优秀品质 ,不畏权势 ,公正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