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6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3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下中国学界与政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服务型政府观,即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适应后工业社会治理要求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职能结构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它们在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主要特征、兴起动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阐释与定位都不尽相同。就目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言,第一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目标相当宏大高远,但实践响应比较困难;第二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学界主流观点,但实践响应比较一般;第三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政界近期工作,且实践响应也较明显。梳理和比较这些不同的服务型政府观应当是推进和深化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2.
论民法基本原则生态化的价值理念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原则的生态化是民法生态化的重要内容。民法基本原则应否生态化涉及民法价值理念问题之认识,而民法基本原则能否生态化涉及民法解释技术探讨问题。民法基本原则的生态化应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以及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生态化。绿色环保原则的价值理念与基本精神可以分化到民法原有基本原则中,这样既能保持民法基本原则形式方面的稳定性,也能赋予民法基本原则内容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气质。归纳起来,分散式的、适度性的生态化意义解释性拓展是民法基本原则生态化的价值理念的最佳表达,司法层面的生态化意义解释性拓展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生态化的技术路径的最佳概括。  相似文献   
23.
不断扩大的举办规模和日益激烈的奖牌之争,并没能让民运会促成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繁荣和人们体育需求的满足,更没能为一个多民族共同体提供持续奋斗的精神价值。实际上民运会应当扮演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平台,而非竞争的战场。根据这个理念,民运会的规模应当控制在承办城市的可承受范围之内,项目坚持以表演类为主,淡化金牌意识和锦标意识,注重参与和交流;运动员定位于日常生活中真正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而非由专业运动员组成的精英团体;观众也应当主要由承办方的普通民众组成。  相似文献   
24.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2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于时代的发展和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重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6.
劳动合同为劳动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以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区别于其它种类合同,因此,专门的劳动合同法创制工作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文章沿概念逻辑顺序,对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劳动合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7.
This is the first installment in what we hope will be a recurring series of Forums in ISP. In each segment we intend to provide an outlet for peer-reviewed dialogue and debate on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field and to allow our readers to discuss material previously printed in the pages of ISP. Below are two comments on "Challenging U.S. Policymakers' Image of an Isolationist Public" by Steven Kull and Clay Ramsay published in ISP 1:1. Both comments raise a number of important issues pertaining to the relationship of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 and also address more general questions of domestic impact on foreign policy outputs and several significant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about approaches to polling. The Forum begins first with comments by Richard Clark and Kenneth Dautrich, is followed by comments from Shoon Murray, and concludes with a response from Kull and Ramsay.  相似文献   
28.
Quan D. Mai 《Labor History》2016,57(2):141-169
The period that spanned the Gilded Age to the onse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saw the rise and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US labor movement. The salient events of labor movements over these years undoubtedly shaped public perception about labor issues, and some scholars have been attempting to unpack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depic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labor problem’ were produced in authoritative venues that could have shaped the future of the movement. This study goes beyond the standard practice of explaining news report volume to feature the political valance of the reports on the labor problem over a 63-year time period. The aforementioned period also sa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news reporting practices, with the rise of objective informational writing and the embrace of journalism as a profession. The change within journalism itself could potentially shape the depiction of the labor problem, yet such change has been overlooked by existing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he topic. This research makes a theoretical case for integrating social processes central to the labor movement and journalism from 1870 to 1932 and explains patterns in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labor problem in the New York Times by analyzing these two tracks of history in conjunction us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相似文献   
29.
我国劳动基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志 《河北法学》2007,25(3):191-194
我国劳动基准实施中存在着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以及休息休假权等肆意遭受侵害的现象,探询其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积极寻求扭转我国劳动基准实施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转型期劳工群体性事件的客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劳工群体性事件呈急剧增加态势。此类事件的频繁爆发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