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念慈为清代关中诗人,其诗学理论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论如"诗本性情"、"文以明道"、"江山之助"、"诗穷而工"等许多优秀思想,并将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清初文艺思潮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他不但重视作家的人格修养,而且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价值,有着积极的用世精神。其诗歌理论兼容并包,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在清初诗论中独具特色,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2.
唐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初兴期,其中山水纪游石刻占有相当比例。李渤是唐代桂林石刻作品最多的人,其题刻集中于隐山和南溪山,均为山水纪游石刻,生动描绘和讴歌了桂林的山水风光。桂林山水之殊胜,使歌咏之题刻文化兴盛;桂林山水题刻的兴起,使桂林山水更加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03.
李长之与沈从文文学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与沈从文同是"京派"文学批评的大家,但其批评观亦有各自的独特性。将两者的文学批评放置在"京派"批评的范式内做比较,可以彰显其批评个性。"京派"本是个倡导学术自由、宽容的松散学术团体,这种"和而不同"式的学术存在方式正是"京派"自身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众多"京派"批评家的批评实践也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104.
Sun ZG  Ding M  Wang BJ  Huang HW 《法医学杂志》2006,22(4):271-274
目的建立应用PCR技术进行RHCE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检测200例中国北方汉族、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同时对5例亲子鉴定样品进行检测。结果2个民族个体RHCE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其中中国北方汉族RH基因型频率分布为RHCCEE1例,RHCCEe3例,RHCCee88例,RHCcEE4例,RHCcEe20例,RHCcee54例,RHccEE1例,RHccEe22例,RHccee7例;中国南方黎族RH基因型频率分布为RHCCEE2例,RHCCEe2例,RHCCee106例,RHCcEE7例,RHCcEe62例,RHCcee10例,RHccEE3例,RHccEe8例。亲子鉴定样品RHCE基因型检测结果与13个STR位点联合鉴定结论一致。结论PCR-SSP技术能准确判断中国北方汉族和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5.
李鸿章外交思想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分析了李鸿章主导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也论及其另一侧面和是否代人受过等问题 ,并结合其重大外交实践指出李鸿章是晚清屈辱外交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6.
"张力"是英美新诗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文学批评术语,意为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晚唐杰出的悲情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优秀诗篇《锦瑟》具有强大的张力艺术魅力,显示出诗意的多向度性与多层面性、诗人情感的浓烈而不平衡性,诗歌语言的蕴藉性和思辨性、诗歌意境的虚实相生性等张力特征.  相似文献   
107.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定程度上,“礼治”表现出尊重人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命的人文主义特征和某种近代刑法原则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开明君主时期的“礼治”,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法治”。“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民众痛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因自身治国理政和刑制的独特优势在人类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关于海南岛黎族妇女纹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鹏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2):102-107
本文对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海南岛土著纹身历史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南岛黎族妇女纹面应出现在唐末宋初,至今天不过一千余年;黎族妇女纹面的背景是岛内冲突加剧,原因是为了防止外人掳掠,以纹身求自保。  相似文献   
110.
李步云教授与法学结缘五十余年,其法学思想主要围绕宪政这一主题,从民主、法治、人权这三个维度展开.他对民主的概念、价值、实现途径;对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如何实现依法治国,怎样才算是法治国家,以及人权的概念与人权入宪,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权的存在形态、人权的来源和价值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以李教授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时间为线索,对李教授的宪政思想进行概括与评述.一方面是为了将李教授的主要学术观点介绍给读者,另一方面希望为读者更进一步了解李教授的宪政思想做一个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