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u Xun at Home     
正LU Xun(1881-1936)is widely considered as China’s greatest modern writer.Although he was a prolific essayist and translator,it is for his intense and often disturbing short stories that he is best known.In criticizing repressive social norms,he aimed for nothing less than the eradication of the nation’s spiritual ills.In the decades since his death editions of his works,translations and critical studies have surged,making Lu Xun an accessible writer in most major languages.But he can also be remembered through the homes in which he lived and worked.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法律、个人等角度出发讨论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条件。我国法医检验早期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条件,朱熹理学影响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文化条件,南宋建阳政治文化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地理条件,完善的南宋检验制度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法律条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是个人努力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南宋时期出现宋慈及其《洗冤集录》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必然和文化传承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结晶和法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学的“大题目“:略论20年代乡土文学对鲁迅的继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代乡土小说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基本特征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紧紧抓住了改造国民性文化批判的大题目。这个大题目的抓取和展开是在鲁迅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于题材和主题的转换,文化视界的拓展,国民心态的揭示,民俗文化的批判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的“失望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的“失望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所受的人生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所受的人生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术笔记气象雄伟,根柢丰厚,不仅透露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潮,更熔铸了学人圆融通博而富于个性的治学门径。赵氏笔记二种作为典型的学术笔记,它勾勒出学者独特的认知方式,并构建出融经、史、金石、校勘于一炉,具考订真伪、厘正史实、补正脱漏、存疑待考多重功用的历史考订艺术。梳理其理论框架对凸显清代学者的学术个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建立其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方法 纳入Mogensen Ⅲ、Ⅳ期DN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芦黄参花胶囊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福辛普利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对于Mogensen Ⅲ、Ⅳ期DN患者,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Mogensen Ⅲ期DN患者UAER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提高Mogensen Ⅲ、Ⅳ期DN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总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芦黄参花胶囊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早期DN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可为DN的防治提供新的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19.
王学钧 《金陵法律评论》2004,(2):119-124,138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旨在揭露"新政"腐败的根源和真相.它集中描写晚清"新政上谕"发布后,中国专制政体与国际化市场相结合,导致官员权力与金钱贪欲的无限制结合,以至权力和人格商业化,使官场腐败像瘟疫一样漫延的种种现象,揭露专制政体是"新政"腐败的总根源和"伪改革"的原因,呼应了唤起人们认清"专制政体为大众之公敌"的政治启蒙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冰心、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坛几乎同时出现的第一代女作家,且同为文学研究会成员,文学主题几近相同,但是由于两人的童年经历迥异导致其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家庭的温暖和充足的母爱育成了冰心善良、温柔、文雅的性格,造就了她崇尚"爱的哲学",试图用爱来化解世间的一切矛盾.不幸的童年和母爱的缺失,赋予了庐隐敏感、悲哀、倔强、愤世嫉俗的性格,一生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悲哀凄凉对世事不平的情绪始终渗透在她的字里行间,成为她作品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