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163篇
工人农民   65篇
世界政治   2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0篇
法律   463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234篇
综合类   2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urkification’, a term widely used by historians of modern Turkey to refer to the forced transfer of property from Christian into Muslim hands, ought to be conceptualized not only in the sense of ‘enrichment’ but also, with regard to the working classes, as a process in which Muslim people inherited the poverty of their Christian predecessors. Taking ?zmir as a case in point, 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plight of the overwhelmingly Christian working class prior to 1922. It then studies reports and editorials that discuss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in ?zmir in the years 1923 to 1926, after the Turkish victory and forced migration of her Christian population. Over the course of these years, ?zmir experienced a serious economic crisis, and bread prices reached levels that led to widespread undernourishment and hunger among the city?s po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lagging behind pre-war levels, and positive effects of ‘Turkification? policies were failing to materialize. By analyzing the contemporary journalists? attempts at explaining the crisis, but also pointing out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factors that they were probably unaware of, the article makes an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early republican Turkey.  相似文献   
92.
王其迈  姜文娅 《学理论》2009,(12):55-57
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政治领域的永恒主题。多少王朝的兴替,多少政权的更迭,都与此相关,都由此决定。本文试从利益的视角,民众的心态与诉求,政府的行事与作为,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如何从冲突走向合作。  相似文献   
93.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和谐,也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法治为基本方策来构建和谐社会应是最佳选择.应以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解读为逻辑起点,从现存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入手,对现存法律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提供基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4.
崔相龙 《法律科学》2011,(5):172-182
连结点的孤立表现为冲突规范的指引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与案件整体缺乏联系,这是双边法律选择方法难以避免的现象。随着法律选择价值目标的演变,应允许法官在特殊案件中摆脱孤立连结点的指引,裁量适用与案件具有更加密切联系的法律。对连结点的矫正应坚持规则导向,为双边法律选择注入有限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5.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理论界关于政府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研究日益升温。对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界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是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或一致性,但实际上二者还存在着负相关性或冲突性。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尤其是在政府决策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其负相关性或冲突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6.
王威 《东北亚论坛》2013,(2):81-89,130
基于2005~2012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出口与从中国进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内美国对华出口与从中国进口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6期内,美国对华出口与从中国进口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美国对华出口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格兰杰原因,美国对华出口增长是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长的决定因素。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美国对华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这些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驱动着美中贸易,政府在制定平衡美中贸易的政策时,不应忽视垂直专业化分工以及市场对维持美中双边贸易均衡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7.
《公安机关执法细则》是规范公安机关执法活动重要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其规定的科学化对于依法办案及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细则个别规定存在与上位法冲突,规范欠缺操作性问题。本文从治安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纳入公安机关告知程序这一瑕疵分析入手,探寻瑕疵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方法,希冀能对完善该规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8.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我国海上保险合同中的保险人具有提前解除合同的权利,即提前解约权。该特殊的制度赋予了保险人单方终止保险合同的特权,但实践中其往往会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和特定权利相冲突,需要理论和实务界重新审视提前解约权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
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涉台民商事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参照或者直接适用国际私法规范解决涉台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是各地法院的普遍做法。当前,不同法院对涉台民商事案件属性识别存在分歧的原因是审判人员对涉台政策的认知不同,而适用国家法律解决涉台民商事案件所占比例过高的成因则在于当事人衡量两岸关系的特殊现状,理性地回避了选择适用台湾地区"法律"。对祖国大陆而言,为了摆脱当前涉台民商事法律适用面临的困境,应当从观念培育、理论构建、政策检讨和规范整合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国家统一前认可合法性未获承认的台湾当局民商事法律效力的正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0.
识别是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作出"定性"或"分类",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的冲突规范进行解释,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种规范的认识过程。识别在判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性质、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规范的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是解决涉外民事纠纷的必要程序。我国是一个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国家,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冲突问题,即区际法律冲突,而科学的识别制度和完善的识别理论是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存在法律冲突的区际法律关系中,科学的识别制度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