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民间法话语存在法律外观和道德本质的悖论、法效力来源上的国家性与地方性的悖论、事实上的个别主义和价值上的普遍主义的悖论、历史经验实存性和理想价值追求性的悖论.话语悖论的产生源于话语情境的对立,现代化范式立足于市民社会的话语情境,而本土化范式则着眼于乡土社会的话语情境,但是中国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社会转型中,只要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境,我们才能树立对民间法不为偏颇的态度.同时,对由于范式对立而产生的话语悖论的解释,在研究中必须反对一切范式霸权和二元思维.  相似文献   
12.
In light of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justice is the differentia specifica of the state, this paper reviews Smith's views on justice and social contract theory. The paper finds that Smith did not regard justice, what supposedly motivates agents to enter into a social contract with the sovereign, as the core of the polity. He rather explicitly criticized social contract theory à la John Locke. Smith argued that the state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but is also founded on the principle of authority, which stems from the admiration of high-rank agents who have desirable traits.  相似文献   
13.
法财产基本类型与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法学理论中,财产关系与财产行为关系对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同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相混淆,并且财产本身有公私之分,这种理论既不能简明法财产的本质,也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财产。事实上财产的本质是一束权利(权力)义务(职责)关系,不同类型的财产是这种权利(权力)义务(职责)关系的不同组合。并且,只有原生财产才能够进行比较清楚的划分,衍生财产是难以在法律上进行具体的划分的,它具有无限的衍生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理论展示的思想境域,仍然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现代化进程为典型范例的逻辑图式,“传统现代”的历史链式是其主要的论证基础。“世界体系论”和“依附理论”只是在这同一块逻辑基地上、按不同价值取向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作了不同的描述。它们在面对诸如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发展与代价、效率与公平、人与自然、开放与依附等一系列传统悖论时,主要是在西方工业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理论思路和政策出路。所谓“时序论”、“拐点论”、“闭锁论”、“周期论”等解决悖论的思路,视域不一,结论各异,但它们在基本的方法论上几近一致,即体现为线性思维、链式否定和命定式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16.
《Critical Horizons》2013,14(2):289-313
Abstract

Democracy and tragedy captured a delicate poise in ancient Athens. While many today perceive democracy as a finite, unquestionable and almost procedural form of governance that glorifies equality and liberty for their own sake, the Athenians saw it as so much more. Beyond the burgeoning equality and liberty, which were but fronts for a deeper goal, finitude, unimpeachability and procedural norms were constantly contradicted by boundlessness, subversion and disarray. In such a world, where certainty and immortality were luxuries beyond the reach of humankind, tragedy gave comfort and inspired great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raw explicit links between democracy, tragedy and paradox. Given that tragedy's political ascendancy coincided with the birth of democracy in ancient Athens, we may assume that democracy was somehow, if not implicitly, tragic. But what was it that made democracy and tragedy speak so intimately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Athenians who created them? The answer, at least the one which this article entertains, is paradox.  相似文献   
17.
城管制度中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日中国,城市管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这几年,城管和流动摊贩之间的冲突与日俱增,愈演愈烈。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城市生活的保障,离不开流动摊贩的存在,但同时一旦存在流动摊贩,城市环境和生态就相应被损害,这个悖论在现有制度框架体系内好像不容易被改变或者规避。城市管理制度中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困境是否能够打破,需要我们从二元对立的本质入手进行分析,探究对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突破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凭借其理论渊源和相关政策依据从经济市场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和医院管理领域,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江浙等地公立医院陆续出现,形成了“无锡模式”、“海淀模式”、“上海模式”等,产生了积极成效。但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思路在理论指导、体制机制和价值取向上还存在缺陷,需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一方面把普遍性的"恻隐之心"与特殊性的"事亲从兄"分别界定为"仁义礼智"的"端"与"实",并肯定了二者间的互动转化,试图在君子"心性"中为仁义礼智奠定一个统一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依据传统儒家的基本精神,把"事亲从兄"说成是君子"心性"的至高无上的惟一本根,并由此否定了"心性之端"与"心性之实"之间的互动转化,结果陷入了难以消解的深度悖论。  相似文献   
20.
王传辉 《华中电力》2022,(1):111-125
“利益平衡说”被认为是知识产权法之基本原则或基本精神,旨在平衡权利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冲突,并以此解释知识产权法的制度构成。依自然法理论,知识产权之正当性因其自然获得性,相关权利与限制是确定权利的正当边界,维护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之社会契约。功利主义理论则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社会效用之必要工具,经由排他性权利及其限制来达至社会效用最大化。无论限制或保护权利均有可能产生对权利或社会效用的正面或负面作用。由此,利益平衡的二元价值目标论值得商榷。知识产权法的根本问题是以个人权利为导向还是以社会效用为终极价值之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