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7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52篇 |
工人农民 | 10篇 |
世界政治 | 4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50篇 |
法律 | 174篇 |
中国共产党 | 43篇 |
中国政治 | 53篇 |
政治理论 | 141篇 |
综合类 | 3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22.
张立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31(4):54-56
作为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国家能力的强弱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影响着国家能力的发挥,二者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转型中提升国家能力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是实现国家能力结构转型、促进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能力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体系。《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廓清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剑清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3):21-24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本质上而言是民主道德。其建设包括以行政道德的法制化为特征的制度伦理建设;以民主的道德化为内容的道德规范建设;以民主道德的社会化为途径的舆论建设。这三方面相互作用、互相统一,共同构成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民主道德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5.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的主题,概括地说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基本结论和基本经验,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6.
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使国家学说与宗教神学相分离,使政治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掀开了政治学说的新篇章。他既鼓吹君主制又讴歌共和制的二元化政体理论,是符合意大利现实的进步思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奠定了近代资产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7.
崔永华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4(4):18-20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社会主义国家应积极投入全球化进程之中 ,并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8.
蒙慧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3(3)
文革后的中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也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正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社会.转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历史条件下 ,要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确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问题 ,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奠定了历史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0.
"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与实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族共和"思想包括共和政体下"国家之统一"、"民族之统一"和民族(种族)平等三重含义.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对"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表述来自此前"共和统一会"对"统一"的解释.由于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认为国内的种族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问题均已解决,因此,"五族共和"思想表现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同化,通过民族同化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