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篇
  免费   108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85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943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480篇
政治理论   340篇
综合类   11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s a global public good (GPG)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since the Green Revolution of the 1960s and 1970s. While the term was not used at the time of its creation, the 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GIAR) system that evolved at that tim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prime example of the promise, performance and perils of an international approach to providing GPG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s a GPG tends to support this view and focuses on how to operationalize the concept. This paper adopts a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 and questions this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CGIAR and its outputs. It question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uch a ‘neutral’ concept to a system born of the imperatives of Cold War geopolitics, and shaped by a history of attempts to secure its relevance in a changing world. This paper draws on a multi-sited, ethnographic study of a research effort highlighted by the CGIAR as an exemplar of GPG-oriented research. Behind the ubiquitous language of GPGs, ‘partnership’ and ‘consensus’, however, new forms of exclusion and restriction are emerging within everyday practice, reproducing North–South inequalities and undermining the ability of these programmes to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projected beneficiaries.  相似文献   
212.
政府经济行为在现代社会大量存在,应当接受宏观调控法的约束。政权体系中的调控部门对其他部门经济行为的调控并不违反基本法理。只有承认各个部门的独立利益及行为选择,才更有助于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13.
钟云燕  张新风 《学理论》2010,(12):246-247
根据实验内容及性质的不同,实验教学项目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设计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类型。结合多年来从事模拟银行实验教学的经验,对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14.
确权诉讼程序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确权诉讼程序之法理作出初探的基础上,根据审判实践,讨论了确权诉讼程序所涉及的五个法律问题:即确权诉讼的性质及审理范围;确权诉讼的管辖制度;《海诉法解释》第90条的理解与适用;确权诉讼适用《民诉法》引发的问题;海上保险人提起确权诉讼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215.
杨严炎 《现代法学》2007,29(2):99-104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该法第54条规定的代表人诉讼界定为共同诉讼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按此推论,该法第55条确立的代表人诉讼又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我国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群体诉讼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与法院每年处理几十万件群体诉讼案件的统计数字不符。从其产生所适应的条件、所借鉴的国外同类制度以及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两种代表人诉讼均已突破了共同诉讼的范畴,在性质上都应属于单一诉讼和共同诉讼之外的第三种诉讼形式——群体诉讼。  相似文献   
216.
在科学发展史上,方法论的突破往往带来科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历史地看,“实证”研究是一个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被扬弃的概念,科学的提法是“经验研究”。经验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科学研究必须以客观观察所获得的准确资料为基础。在法学研究中,经验方法只适用于研究与效用有关的问题,不适用于研究与价值有关的问题。进行经验研究,必须完成一个话语体系的转变,即从理论思维或逻辑思维转变到数量形式的思维。  相似文献   
217.
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生平及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2 0多年来 ,邓小平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促进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为帮助人们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18.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是所有公安专业新增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标,必须开展该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即在明确该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块,设计与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建设与之教学思路相对应的教材。  相似文献   
219.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治安学理论对公安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显重要.但是,目前的治安学理论研究却存在许多的问题,导致治安学理论发展的停滞不前,对治安学的学科发展乃至整个公安工作的开展都带来极大的影响.应创新治安学的理论研究,改变当前这种不利的状况.  相似文献   
220.
本文认为在公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应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负对自己无罪、罪轻的事实提出证据的责任,并不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审判机关必须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有罪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