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98篇
各国政治   95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6篇
法律   1301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348篇
政治理论   318篇
综合类   115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物业管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房地产的升温,物业管理中的纠纷也日益增多。然而我国目前尚无一部专门的物业管理法律,应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出台专门的《物业管理法》,并建立物业纠纷处理系统,以解决物业管理实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2.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所担负的职责与中央政法委提出的"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内容密切相关,从三项重点工作出发,履行好检察监督职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中央提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不断的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把发挥民行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作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3.
从公民社会角度出发,审视现阶段行政监督的现状,还存在着监督主体转型缓慢、被监督者制约发展、监督参与渠道尚不完善等障碍性的因素。因此,应以公民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从公民、政府和渠道三个角度系统地思考新的建设道路,以完善行政监督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184.
检察机关民事审判监督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这一方面的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检察机关民事审判监督作为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起作用。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引起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检察机关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关注,以求不断改进和加强此项工作.推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5.
19世纪以前欧洲的国际私法学说对国际私法的实践和理论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学说的解读,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展现学说的原貌。鉴于此,同时抛弃非理性偏爱,本文对传统的各个学说进行了尽可能的再现,希望能对学说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6.
清末民初,"国权不下县"的状态被打破,国家权力开始向乡村社会下沉,中央政权通过建立区乡制度、重建保甲制度以及通过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博弈攫取乡村社会的统治权,对乡村社会进行官治。  相似文献   
187.
2013年1月1日,新民事诉讼法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2013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民事检察监督程序。这些法律、司法解释的相继实施有效推动了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然而,对于基层民事检察工作来说,案源匮乏的问题更加严峻,而权力、队伍等问题依旧存在。本文从案源、权力、队伍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基层民事检察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8.
市场经济以来的事实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的建立则离不开每个域在法律分清权界基础上的自觉建构和相互合作,这种相互赋权和合作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必将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9.
既判力是一国司法判决权威的表现,而既判力主观范围(即既判力人的范围),确定的判决不是无限制地对任何人都有约束力。既判力原则上只对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有效,在特定情况下,其也会向案外第三人扩张,包括当事人的继受人、占有诉讼标的物的第三人、诉讼担当时之利益归属主体。这种适度的扩张是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与社会现实情况相适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0.
徐敏 《行政与法》2012,(2):10-14
"晕轮效应"是一种主观心理臆测,是一个不可忽视、又无处不在的评价偏见,具有片面性、表面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它存在于考官队伍中,对公务员的选拔工作会造成负面影响。"晕轮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公务员的面试过程中是不可消除的,因此,应该从主观上主动地去避免、克制,并且还要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在客观上防止"晕轮效应"的出现,使"晕轮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面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努力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人才,求得面试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