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性课堂教学及其心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命题,是对陈腐、僵化教学模式的挑战.以人为本,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是研究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倡导研究性课堂教学,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52.
人类的言语活动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诸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配置的经济原则等等。本文从人类交际活动中的言语配置进行分析 ,并结合语言教学的实际 ,提出语言教学中言语合理配置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并对教师言语的配置策略进行归纳 ,以为语言教学的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53.
蒋雪诚 《工会论坛》2014,(1):135-137
参与式教学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与强调教师中心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参与式教学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参与式教学意味着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根本变革,要求教师进行深刻的角色调整,不再总是充当"绝对权威",而是以更为平等和多样化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尊重并激励学生的参与。参与式教学包括课堂讨论、分组合作等多种具体方法,但这些设计都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鼓励学生的参与意愿,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4.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以三个拓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变革。这三个拓展分别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拓展、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拓展、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拓展。以三个拓展为核心的新课堂教学方法将使学生的学力因素、人格因素和智能因素达到和谐统一,使他们更具迎接时代挑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5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但在英语素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传统英语教法的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和创造力为宗旨,努力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素质化。  相似文献   
56.
目前,公安院校学生的课堂精神状态比较消极,求知求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此,教师应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自身学识与心理修养、合理组织教学、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来塑造学生的积极的课堂行为.  相似文献   
57.
教学环境的优劣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起着重要影响。创设氛围、竞争合作、期待激励与良性积累是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8.
高等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要求,法学课程作为文科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程,必须在此语境下对其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开发、教学方式方法等诸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9.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是高校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三进"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方向",抓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一"主阵地",抓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主渠道",抓牢教师队伍这一"主力军",抓好广大青年学生这一"主动力",切实推动"三进"工作后续有力。  相似文献   
60.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multimodal practices used by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students as they work to distribute primary speakership within their peer group discussions. Following Goodwin’s participation framework, the focus is on the embodied conducts of the non-talking recipients and their nonvocal displays of emerging speakership in peer discussions. Analyses of the non-primary speakers’ gaze, gestures, touch, and bodily conduct show that the students’ turn allocation practices embody their sensitivity to the spatial and visual field of co-participants, project changing participation frameworks, and achieve incremental coordination of speaker nomination. Explorations of such nonvocal behaviors lead to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embodied participation frameworks and the visibl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the students claim or avoid speakership during peer group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