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22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婚内强奸作为一个法律问题被提上价值层面乃西方 2 0世纪 7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以后的事。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价值理念及社会背景不同等实际考察入手 ,提出我国应对婚内强奸以罪性论处的主张  相似文献   
502.
竞技体育犯罪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领域内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妨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要研究竞技体育犯罪问题,就必须先进行竞技体育犯罪人研究。缺乏这一前提和基础,对竞技体育犯罪问题的研究将步履维艰,甚至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503.
警察,是国家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以巩固国家政权的一种武装性的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军队和警察由于职能对象的性质不同,它们不可能合二为一成所谓“军警不分”。中国古代国家执行国家“公共权力”的警察职能机构与职官设置是独立的专门机构与人员。不要混淆中国古代国家的行政监督执法与刑事执法。警察职能不是“警政合一”,而是“政刑不分”。  相似文献   
504.
本文通过对中外法医鉴定制度的比较和分析,剖析出我国法院法医鉴定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状之成因进一步探析.全文从法医鉴定结论之证据属性及现状成因二个方面来论述我国法院去医鉴定制度必需重构的理由,并对鉴定制度中鉴定机构、鉴定人制度、鉴定结论采信方面提出了重构的模式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05.
雇佣犯罪案件不同于其它刑事犯罪案件,雇佣犯罪案件中犯罪目的动机与具体犯罪行为相分离,导致雇佣犯罪表现出独特的隐蔽性、预谋性、交易性、特定性、复杂性等特点,其独特的犯罪方式给揭露打击、防控惩处带来巨大的挑战,必须深入全面地认识雇佣犯罪的特点规律,才能提出有效的打防对策,确保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06.
互联网的虚拟无国界性使得网络犯罪呈现跨国性特点。跨国性网络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对象实施的犯罪、以互联网为工具实施的犯罪和其他与互联网关联的犯罪。鉴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 ,国际社会应通过国际刑事立法方式协调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507.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手写汉字识别研究的现状、存在的困难、识别的过程及其技术路线和方法,探讨了计算机笔迹鉴别智能系统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研发途径。  相似文献   
508.
路斐 《法律科学》2009,(5):136-143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中,存在一些无法利用规范研究或价值判断等传统方法进行解释、而只能在“体制性”品格寻求答案的问题,即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社会传统及其互动而成的历史传承与国情现状塑造下的制度特性。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体制性”品格,在党政政策等上层建筑和人多地少等经济基础的互动中具有现实合理性,也由于物权法的固有性和土地制度的本土性而具有理论正当性。“体制性”品格的研究,有助于从政治目标、国情现状等视角分析设计我国法律制度,可导向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研究的纵深。  相似文献   
509.
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和性格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日益严重,对社会危害极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当代大学生深受社会的急剧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文化冲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多维、紊乱、失范的影响,因而导致他们心理出现扭曲和性格缺陷,为暴力犯罪埋下隐患。针对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务必寻找可行之策,防患于未然,从而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10.
在高校与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进一步完善权利的法律救济途径为正确的应对之策,然而,寻求司法救济并未成为一般性的途径,原因在于社会对司法救济的功能存在置疑。通过对分析大学自治与司法审查关系,界定教育诉讼的可诉性范围,是保持司法救济理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中国大学目前存在的许多产生弊端问题的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