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44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21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25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探讨幸福建设有助于针对不同领域,理清不同主体的建设责任,采取针对性举措,并随着建设进程而逐步改变建设重点和内容。在日常生活领域,主要是满足群众日常消费、日常交往、日常休闲和日常观念等需要,而在非日常生活领域重点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以公共政策等引领和提升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希罗达+奥沙利铂)对Ⅳ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 将51例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化学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接受XELOX方案化学治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naire 30,EORTC QLQ-C30)及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标准,进行两组生存质量的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Ⅳ期胃癌患者EORTC QLQ-C30量表的乏力、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腹泻、总体健康状况及提高Karnofsky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微调三号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能够提高Ⅳ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估肝动脉华蟾素注射液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和表阿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前及TAE术后6周,分别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ZPS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Zubrod-ECOG-WHO, ZPS)、中文版FACT-Hep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Hepatobiliary, FACT-Hep)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ZPS评分、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术后6 d,治疗组ZPS评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6周,治疗组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肝动脉给药联合碘油栓塞治疗方案可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中国现行的青少年前科终身保留制度 ,使有前科之青少年不可避免地终身受歧视 ,这不仅忽略了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 ,而且违背了青少年法的宗旨及有关规定。借鉴西方经验 ,构建中国的青少年前科消除制度 ,不仅可以促使青少年的重新社会化 ,而且可以预防其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85.
Theoretical debates and empirical tests on the explanation of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offending over time have been ongoing for over a decade pitting Gottfredson and Hirschi's (1990) criminal propensity model against Sampson and Laub's (1993) life‐course model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In 2001, Wright and his colleagues found evidence of a mode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propensity, operationalized as self‐control, and prosocial ties on crime, a relationship they term life‐course interdependence. The current study extends their research by focusing on this moderating relationship and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desistance from crime among serious juvenile delinquents. Contrary to the life‐course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reas self‐control and social bonds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desistance from crime,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mode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 on desistance among this sampl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life‐course theories of crime, future research, and policies regarding desist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6.
对人性美的诠释和追求是沈从文生命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边城的秀丽风景、纯朴的民情风俗而构成的“湘西世界”,呼唤着美的人情人性,这正是他所寻找到的理想的精神家园。本文主要从人性美的角度切入,来探讨沈从文小说中透露出的人性美,以及人性美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7.
享乐主义是以个人欲望的贪得无厌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为主要特征的人生观。享乐主义不仅同快乐主义、乐观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有着根本区别,也不同于正常的娱乐。享乐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充分认识享乐主义的危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幸福观,是个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8.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下,提供低保是政府无条件的责任,而享受低保是受助者无义务的权利.权利义务对等或权利义务相结合的观点并不能为低保人员应该参加公益劳动之规定提供法理依据.地方政府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不能走偏,应充分贯彻中央"应保尽保"的低保政策.  相似文献   
89.
本文前半部分通过珍爱选择和争取同性恋结婚权的实例,说明西方女性主义在实践中的分野,以及在全球消费大潮中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谈了生活方式女性主义同消费文化的关系。文章认为,女性主义,无论是西方的或是中国的,如果把着眼点放在个人选择上,就会丧失它和社会历史的相关性,成为中产阶级妇女无病呻吟的场所,如果非要将生活方式的选择说成也是一种政治性的,那么这种政治就是一种消极的政治、一种自恋的政治。作者指出,女性主义不是真理,是对自身所处的某种社会权力结构的反应,常常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当前美国正向世界武力地、文化地、经济地推行自身的生活方式,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西欧和美国的传统价值观,是对全球女性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0.
The thesis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reactions to misfortunes are often biased by the counterfactual fallacy: the tendency to view events that can easily be imagined otherwise as events tha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Drawing upon a diverse set of empirical findings we demonstrate that victims' and observers' reactions to misfortunes depend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event prompts them to generate counterfactual thoughts or images of more positive alternatives. We discuss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ease with which a negative event can be imagined otherwise, along with their relevance to a variety of justice-relevant responses, including perceptions of deservingness,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ensation, and blame assig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