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5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0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justice or fairness issues such as procedural justice,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status equity affect job satisfaction among Korean employees. Incorporating cultural values and social norms salient in Korea, the study hypothesizes that perceptions of procedural justice enhance more job satisfaction than perception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mong Korean employees. Another hypothesis, based on Korean employees' aspiration for higher occupational status, predicts that perceptions of status equity, i.e., occupational prestige of their current jobs relative to their human capital, also increase job satisfaction more than perception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hese two hypotheses were tested with a sample of 501 full-time employees in Korea. Supporting the hypothe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 perceptions of procedural justice produce more job satisfaction than do perceptions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ii) perceptions of status equ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predicting job satisfaction among the three fairness issues. Cross-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The author thanks Professor Hyunho Seok and the Korean Social Science Council (KSSC) for their 1990 national survey data sets.  相似文献   
2.
Research Digest     
《Negotiation Journal》2006,22(1):5-11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男女两性不仅享有法律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实际的受教育机会也日益平等。但是,在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基础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新的问题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出现。本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从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内容以及教育结果三个层次上来讨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力图从教育公正以及性别平等的角度来说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相当数量的女童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建议,要从政府、家庭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着手消除基础教育体制、观念以及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合同法的价值有公平、自由、效率等。其中,合同自由成为近现代合同法的各种价值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垄断出现后,合同自由受到格式合同、强制缔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一般条款等的限制,并且,在效率原则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合同法出现了统一化趋势。在现代,合同自由仍然是一项基本原则,但合同法的价值构造发生了变革。  相似文献   
5.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警察的心理素质对其工作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近年来 ,对警察心理素质的日益关注使得许多单位在选拔警察时都加强了对其心理素质的考核 ,但人们在热衷于心理测试的同时 ,却对测试中的公正性缺乏足够的关注。通过对访谈与测验两种测试方式在公正性上的比较 ,探讨警察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公正性问题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转型社会中,政治决策是拥有主要政治权力的行政主体,与反映主要群体利益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博弈均衡。现实的各种政治后果可以从考虑期权价值的延迟均衡和抢先均衡来说明,也可以表现为考虑心理动机的“公平均衡”。在如同海峡两岸博弈这样复杂的均衡组合中,作者推论存在可以称为“虚妄公平”的均衡概念。转型社会的各个主体因此必须寻求“真实公平”策略选择,才能实现真正公平的政治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生态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性措施。由于缺乏补偿或补偿不足,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利益不公现象。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应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以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缺席判决制度自古罗马时即已有之,从缺席判决主义模式到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缺席判决制度从纯粹作为的一种终结程序的手段和一种惩罚措施转向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即程序公正问题,但就缺席判决制度本身而言,它是为了诉讼的效益而设。  相似文献   
9.
李喜燕 《河北法学》2012,30(11):113-119
劳资利益的公平分配需要劳资双方相互制衡.劳动力的不可独立性、不可存储性、个体弱势性等特征,使其在与资方谈判中存在先天的弱势性,需要国家给予倾斜性制度保障.但当前我国存在现有制度难以保障劳动者生存需求的矛盾、劳方与资方抗衡的组织需求矛盾、集体谈判制衡性权利缺失矛盾等法律困境.因此,我国需要从劳方生存保障制度之补足、保障劳动者组织的独立性、赋予劳动者组织的制衡性权利等方面给劳方提供倾斜性制度保护,方能实现企业利益中劳资利益分配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0.
美好生活是人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追求,而法治则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法治的平等原则确保人人拥有平等的人格、规定人人相同的地位以及赋予人人同样的法律机会,为人的尊严感的达致奠定基础.人民福祉是法治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不同群体之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地域发展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