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4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76篇 |
工人农民 | 43篇 |
世界政治 | 13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65篇 |
法律 | 334篇 |
中国共产党 | 45篇 |
中国政治 | 158篇 |
政治理论 | 242篇 |
综合类 | 3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Kanishka Jayasuriya 《Contemporary Politics》2008,14(4):479-495
Australia–Asia relations are inextricably bound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tions of statehood and citizenship. The argument advanced here is that the way a state acts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arkedly determines how it relates to its own citizens. Here we suggest that the continuing and politically resonant idea of Australia as a ‘middle power’ is a crucial thread that links the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dimensions of citizenship building.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Federation, the contingent sovereignty of the new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in the imperial order became necessarily entangled with debate over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citizenship building. Long after the end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notion of middle power politics has determined the nature and shape of citizenship building. These statecraft projects of ‘citizenship building’ are profoundly shaped, determined and reinforced by the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of regional engagement. We explore this framework through three critical junctures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policy: 1. the emergence of dominion status on the basis of a common raci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within the empir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century; 2. the developing notion of a good international citizen during the Hawke and Keating period; 3. the invocation of Australian values by John Howard. 相似文献
242.
FRANK O. MORA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1998,17(1):59-79
Abstract— This paper seeks to analyse the external sources of democratisation in Paraguay, specifically how the US contributed to regime change in that country. In the small and vulnerable countries of Latin America, like in Central America, the Dominican Republic, Haiti, and Paraguay, where the US played a portentous role in the rise, consolidation and demise of authoritarian regimes during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has also rendered a vital, but often neglected role, in protecting and enhancing democratic rule.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forms of leverage exercised by the US before and during Paraguay's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243.
杜莉萍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4):32-34
外语学习离不开语言学习环境的支持,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积极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课外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建课外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结合实际,对学校现有的演示型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资源加以改造利用,创建、优化课外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44.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据交换是各国民事诉讼中的共同性制度 ,它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公平诉讼 ,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审判的集中化 ,节省司法资源。对证据交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观察和分类。我国应当将证据交换制度系统化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245.
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全世界各 国所重视。借鉴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6.
我国现行外资立法与TRIMs协议之间存在不少冲突。为了履行我国的入世承诺,应当在我国外资立法中确立国民待遇原则,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增加外资立法的透明度,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完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我国外资立法体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47.
全球化视域中的国际传播与中国对外宣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桂珍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1):64-69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信息传播的意义重大,它使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载体的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必须遵循传播活动的规律,搞好对外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优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48.
赵村是甘肃省东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因社区闭塞,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赵村青年男子的择偶面临很多困难.然而,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想出种种办法来应对其生存困境,必须通过种种变通来实现娶妻生子的目的."交换婚"等择偶形态则是赵村人适合于其生存环境的生存方式,是他们做出的一种生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9.
张兴初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4):98-99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实质是具有制度刚性特征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它的维持成本包括政策协调成本、财政成本、管理成本、储备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五个方面。伴随着 2 0 0 6年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即将到来 ,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 ,这些成本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维持现行汇率制已经不是经济政策的最优解 ,改革显得日益必要 相似文献
250.
张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5):10-13
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盟内部人员的跨国流动和社会家庭秩序的正常运转,要求成员国彼此间在涉外婚姻家庭冲突法领域实现统一化。以欧盟婚姻事项冲突法立法演变为出发点,以《罗马条例Ⅲ》的法律规定为中心,笔者着重探究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并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反观惯常居所地这一连结因素的折衷性,试图思考理论层面可能浮出的疑难及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