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4篇
  免费   243篇
各国政治   171篇
工人农民   67篇
世界政治   2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3篇
法律   556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834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包括五种基本能力在内的系统工程。搞好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必须深入探索党执政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应该是政府的作用多一些还是市场的作用多一些 ?文章分析了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政府改革———管制改革、私有化政策及分权化政策 ,得出结论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 ,政府要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3.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善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加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善治的诉求,但是,社会资本与善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谋求发展的政策取向决定了我国对善治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现代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制约了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发展公民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发展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的认同、信任、合作和互助水平;培育民间组织的发展,形成现代社会资本的网络结构,对于我国善治的普遍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前80%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初步建立起公司治理结构,但其中很多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运行,内部人控制现象仍十分严重。对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抓住国有产权这一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结构,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时代、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必须按照“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求,积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6.
建构我国的问责制政府:理论基石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有公信力和有效率的现代政府应当是有责任性并可问责的政府。我国自去岁抗击非典以来对在政府工作中失职或渎职的官员严加查处的动向是推进政府问责制的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政府行为须问责的理念和实践在抗击非典中激发,推进政府问责机制建构之紧迫性正日益清晰地为人们所认识。建构问责制政府是对政府及其官员行为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政府责任性不足和问责乏力的状况表明,依据善治和法治的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是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7.
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治理模式与公民社会的依存性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提出考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另一路径。一方面,居民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制约着社区选择何种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选择何种社区治理模式对于促进或制约居民参与程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者互动过程的考察,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哲学假设、居民—社区关系的理念预设、动员居民参与的理想目标等方面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动员的策略做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28.
To date, the field of non‐market strategy has little to offer in the way of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n the simultaneous management of strategic issues and corporate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employ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make a number of theoretically grounded conjectures about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keholder behaviour and issue evolution. It is found tha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enrich and integrat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of non‐market strategy, offering solutions to a set of previously unresolved puzzles. Copyright © 2004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29.
Boardroom trouble at Deutsche Börse, the company that operates Germany's main stock market, has recently provoked an important debate about competing capitalist models. Werner Seifert, Deutsche Börse's ousted Chief Executive, was eager to portray himself as the innocent victim of aggressive Anglo-American investors who had bought into his company but failed to understand its traditional operating ethos. In this, he was ably supported by key figures within the ruling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who, in order to shore up the party's core support, had increasingly come to blame overseas hedge f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s which prioritised profits over jobs. I review the SPD's structural reading of the Deutsche Börse affair, whilst comparing it to an alternative interest-based reading. The latter allows me to focus more closely on the issue which, more than any other, led to Seifert's downfall: his refusal to bow to the expressed interests of his own shareholders by pressing ahead, against their wishes, with a hostile bid for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Seifert's eventual removal foreclosed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tegrated London-Frankfurt stock market and, somewhat ironically given the SPD's response to the affair, as a consequence it also prevented the entry of London's highly capitalise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to the German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actions of Deutsche Börse's overseas shareholders might still be seen as evidence of a predatory Anglo-American capitalism. However, their successful removal of Werner Seifert may well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temporarily keeping other financial predators at bay.  相似文献   
30.
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突破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举措。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贯穿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了党员和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成为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