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Do performance or personal ties (guanxi) matter more in the promotion of local public employe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public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he roles played by merit and guanxi in promotion. We adopt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to classify public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he reasons for their promotion into four groups: merit‐based, guanxi‐orientated, ambidextrous (both), and fatalistic (neither). A recent survey of 886 public employees shows that around 40% see promotion as merit‐based and 20% as guanxi‐orientated, with 10% perceiving promotion to be ambidextrous and 30% fatalistic. Younger employees with higher rank are more likely to perceive promotion to be merit‐based, whilst highly educated and highly ranked employees with stro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re more prone to see promotion as ambidextrous. Those who perceive promotion to be ambidextrou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promotion fairness, suggesting that a subtle balance needs to be maintained between merit‐based and guanxi‐orientated promotion channels, rather than rejection of any guanxi element.  相似文献   
292.
In this article, I take issue with (eco-)socialists who embrace an ecological critique of growth under capitalism, but remain supportive or agnostic of the prospects for socialist growth. First, I argue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ecologically unsustainable—whether it is capitalist or socialist does not make a difference. Second, I claim that economic growth rests to a large extent on exploitation. While it is logically possible to have non-exploitative socialist growth, in practice it is unlikely. Third, socialist policies are likely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growth. A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is a transition beyond growth.  相似文献   
293.
国际环境标准对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的实施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国际环境标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4.
科技创新项目需要创业风险资本的支持。如何吸引风险投资者是创业者面临的难题。创业项目一般有四种形态,即创意、技术、产品和公司。每一种形态对风险投资者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创业者应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自我评估。目的是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我国目前创业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有五种,分别是政府基金、公司投资基金、金融机构基金、民间资本和国外战略投资人。创业者应善于利用这些渠道筹集资金。当然接受了创业资金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必须学会接受投资人的监控,规范经营,获取成功。  相似文献   
295.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造就开创性人才,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新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296.
低碳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绿色化”,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行动先导。在行动层面,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推进生产低碳化和生活低碳化,进而为低碳发展的行动指明方向。在制度层面,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要从治理目标、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三个方向发力,对现行环境治理体系加以改革,确保低碳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97.
最近20年日本经济增长战略屡屡失效,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状态,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严重受损。为了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苏,日本制定了未来10年经济新增长战略。从绿色创新、生命创新、亚洲、旅游、科技与IT、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财政部门等七大战略领域入手,构建出未来10年日本经济增长的路线图,并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实施时间表、严格的评估标准及政策实施保障体系。这是日本重振经济、巩固其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中心地位的战略举措,中国对此应进行及时评估与借鉴,制定出相应对策,以便在未来的区域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298.
通过创新司法制度以回应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绿色法庭法》的国家。该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局限性给中国以重要启示:环境权法定是环境司法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纠纷性质影响环境法庭构建;接近正义权是环境司法制度的核心内涵;合法性依据是环境法庭构建和环境司法发展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也可以帮助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299.
绿色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 2 1世纪全球性社会改革浪潮的重要主题之一。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从学术讨论转向付诸实践的人类面向新世纪的共同选择。然而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可持续”与“发展”毕竟是一个两难选择。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绿色营销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无疑将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00.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关注重点也从"马六甲困局"的破解扩展到多点多线的谋篇布局。建设海权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以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依托,借鉴古代历史经验,结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港口建设的布局,分类型、按步骤地将重点港口打造为本国的战略支点,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应该成为优先选项。中国应兼顾经济与安全利益,加强对两岛重点港口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划定工业园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冶炼、造船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使这些港口兼备商用与军用功能,可为中国船只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补给,助力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掌控关键性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