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6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98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研究产前畸形筛查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案件的一般规律及其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0例产前畸形筛查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畸形筛查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案例逐年增多;发生纠纷的医疗机构以市(区)级为多见,发生纠纷的案件中以手足畸形和先心病多见;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技术缺陷与医疗管理缺陷。  相似文献   
142.
腐败的历史性、世界性和顽固性决定了腐败成为21世纪各国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实践,良好的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治理腐败的关键。但多而快的制度建设不一定能减少腐败,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漏洞"和"制度软约束"反而可能导致制度性腐败。本文在提出制度性腐败概念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和制度约束三个角度对制度性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就如何对制度性腐败进行破解提供了一定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3.
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已经被国内外实践表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鉴于我国医疗纠纷缺少及时、便捷、公正的解决途径,医患矛盾深化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建议修改现行仲裁法,并根据国情,在现有仲裁机构内设立医疗纠纷仲裁庭。该设想具有可行性,既克服了另设单独医事纠纷仲裁机构所需机构、场所、人员、资金等困难,又避免了新设医疗纠纷仲裁机构的公信力不足问题。而且现有仲裁机构的运作比较规范成熟,方方面面的关系均已理顺,在仲裁员的聘选、仲裁庭的组成、纠纷的解决等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4.
张瀚  张光南 《法律科学》2010,28(3):74-79
牢头狱霸现象在我国的监狱和看守所中长期存在,国家机关希望通过法律和政策对其进行打击,但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对于牢头狱霸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相关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尚属空白。本文通过非合作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新老囚犯的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在管制资源不足的状况下,管理者在制度选择时宁可冒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依然选择产生牢头狱霸制度的深层原因和动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非正式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我国的狱政管理提出相应的立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5.
目前,我国法律没有证人保护的启动程序、证人保护的具体措施、证人保护机关的相应职权等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差;同时证人保护机关也不统一,难以保证证人保护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根据我国刑事司法体制、国情,并借鉴国外相关国家经验,我国应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中心的有组织犯罪证人保护制度.其内容包括:1.制定有组织犯罪法案,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为我国有组织犯罪证人的保护机关:2.明确规定有组织犯罪证人保护程序的启动权由检察机关行使;3.明确规定保护机关及保护人员的具体职权;4.为检察机关划拨证人保护所需的专项经费;5.赋予有组织犯罪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权.  相似文献   
146.
我国公共组织的内部运作受到正式权威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双重力量驱动。其中非正式制度因官僚制非人格化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反向表现、伦理中轴的政治文化、伦理结构构成的特殊的组织文化而使公共部门在伦理结构中运作。同时,公共部门在派系结构中运作,派系结构影响公共部门内的资源分配,形成实质上的利益结构,侵蚀了正式结构,并且派系结构随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再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47.
区域制度化合作的程度反映区域一体化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各国经济、社会、政治诸多层面的合作状况和合作远景。后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变化为区域性制度化合作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国际组织和制度、跨国公司等一些新兴行为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行为体对于区域制度化合作发挥了先行的效用。同时,东北亚区域制度化合作存在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预,区域制度化合作本身制度遵守与网络形成等方面的障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将为这一地区制度化合作前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48.
转轨时期政府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制转轨时期 ,新旧体制同时发生作用 ,二者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使得经济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 ,也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新矛盾。此时 ,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来适应这种客观形势 ,在具体操作上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试验。  相似文献   
149.
“命案招标”——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的逻辑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命案招标"的出现赢得了媒体的一片赞扬.然而从我国刑侦体制改革整体呈现的逻辑来看,这项举措或许在伦理价值层面和经济效率层面与其有所背离,进而会损害我国刑侦体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0.
制度框架是腐败的诱因之一 ,要遏制腐败就要进行制度创新。善治作为廉政制度创新的理论选择 ,具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六大基本要素 ,从权力的多元化、信息的公开化和责任承担的切实化上影响着反腐败的理念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善治理论出发 ,探索我国行政改革视角下的制度创新 ,提出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和责任政府等抑制腐败的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