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2篇
  免费   123篇
各国政治   120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1篇
法律   1090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223篇
政治理论   257篇
综合类   7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The debate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pgrading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to a 'world environment organisation' (WEO) has gained momentum in both academe and politics.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a WEO would further the interests especiall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ecause it would provide them, first, a high-level forum to unite their individual bargaining power against the major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Second, a WEO would assist Southern efforts to garner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rogrammes in regions and sectors that are increasingly bypassed by economic globalisation. Third, a WEO would create a locus to politically institutionalise the influence of non-governmental lobbyists in a way that increases the balance of opinions and perspectives. The article then addresses special challenges and cavea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upcoming negotiation process, in particular whether an upgraded UNEP would address only 'global' issues, thus absol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rom assis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mitigating the more pressing lo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South; whether the new body would have powerful sanctioning mechanisms, which might disproportionally affect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what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 the new body would have.  相似文献   
42.
法律移植过程中需要避免片面化和理想化的因素,沉默权实质上是证据规则的告知问题。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不宜确立明示的沉默权制度,应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沉默”制度。  相似文献   
43.
本文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界定了法的形式价值,即法本身所应具有的那些值得肯定或"好"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利用比较的、历史的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国际私法形式价值的内涵及历史变迁,作者认为法典应是最能体现国际私法形式价值的载体.  相似文献   
44.
论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生态效应,提高生态经济效率和实行3R原则还难以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转换思路,创新设计.循环经济立法以生态效应为导向,构建其法域、部门法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5.
论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类新型犯罪。对这一犯罪,可以从贿赂对象、贿赂范围、贿赂对价、贿赂方式和贿赂领域五个方面加以理解。我国刑法在规定这一犯罪时,应注意刑法与《公约》的协调,立法上注意与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概念之转换,司法上注意与国外贿赂犯罪的规定相协调;刑事管辖权上应当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辅之以属人管辖;法定刑的设置应以有期徒刑为处罚方式,并可以适用罚金刑。  相似文献   
46.
诺思模型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西方经济发展进行的描述 ,其偏重于效率的考虑 ,没有重点阐释制度框架下规则的实施与贯彻。而制度变迁与规则实施的交互作用共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阐述 ,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7.
论江泽民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比较系统的、以"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48.
国际秩序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范畴,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中国国际战略的一个基本目标。在国际秩序的研究中,国际秩序的概念、构成要素、制约因素、性质判断等,仍是一些有待辨析和澄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9.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理念包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新的国际关系价值标准、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极富时代意义的国际战略主题思想。这些带有指导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内容,以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指导着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对外工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新思想,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王彬  褚晓琳 《桂海论丛》2004,20(5):62-65
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这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它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了现实可能性;普遍人权命题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诉求,普遍人权命题意味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人权标准的普遍性,并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的对立,从而为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了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