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尽管包括女性文学在内的妇女/性别研究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推进是成功的,但仍面临着一个重大瓶颈困境,即学科设置和社科规划与之不配套。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将影响到女性/性别研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因此,社科规划与学科体制关系到女性/性别研究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2.
在当代台湾文坛上,陈映真是一个关注生活、拥抱世界的入世型作家。他师承鲁迅,被誉为“台湾的鲁迅”。陈映真的中篇小说《归乡》继承了他的一贯风格,从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入手,用形象和情感来诠释海峡两岸人民向往统一的主题,生动而深刻,真正践行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3.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应面。以公安题材创作的电视剧 ,在刻划反面人物中颇具匠心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 ,旨在说明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审丑”的艺术手段 ,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审丑”的艺术甚至比审美更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时"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5.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和"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她的前期长篇小说根植于南方黑人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关注她们的苦难和抗争.针对黑人妇女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煎熬处于分裂精神状态的情势,沃克孜孜以求"完整的生存",并提出了独创性的"妇女主义"理论,以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因此,沃克的前期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光辉典范,其志在重塑黑人主体人格、以文学探索生存意义的执著写作正在改变美国黑人文学的边缘地位,引领着黑人种族文化步入开放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6.
随着网络文学平台的兴起,依托于平台的网络文学写作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型职业形态。网文公司出现,并嵌入到网络文学生产过程中,重构了网络文学的生产逻辑。受雇于网络文学公司的续写作者,类似于传统工厂外包的数字“代工”,他们的劳动实践存在“概念”与“执行”和“作家”与“作品”的双重分离,正是这种另类的劳动实践使得续写作者成为网络文学生产过程中的“幽灵劳工”。网络写作的灵活性、工作自由的乌托邦幻象和劳动公平交易的表征,使得网络文学写手甘愿加入努力码字的续写作者队伍中。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续写作者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且处于权益受损和向上流动受阻的双重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7.
Tuitt  Patricia 《Law and Critique》2000,11(2):201-217
This paper seeks to intervene in the continuing debate around violence as a function of law and violence as a condition of justice. It examines a key literary work of the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as an inst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thical community anchored by the literary text, and argues that, within such a community, the literary text is the counter-violence to which the law can yiel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8.
李掖平 《理论学刊》2005,(6):112-115
国民性格的改造与重建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主题,既包含了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性扭曲病因的反思追问,又包含了对人性健康发展的祈盼和对理想国民性格的重建,由此衍生出现当代小说揭示批判国民劣根性与发掘颂赞民族性格优良美质的两种思想意向.  相似文献   
149.
Diário da Queda (2011) by Michel Laub has been described as autoficção (autofiction), the Brazilian translation of the concept coined by Serge Doubrovsky to describe the narrative working-through of trauma through fictional autobiography. 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definition of ‘autofiction’ and argues that Laub's narrative process more closely resembles Jean-Luc Nancy's notion of a singular voice ‘compearing’ experiences in a process of ‘sharing’ that, when combined with touch and affection can – according to the novel – more successfully help to overcome trauma. At stake ar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inheritance of Holocaust memory, as well as its politicised deployment in contemporary conflicts.  相似文献   
150.
李炎 《思想战线》2001,27(3):61-65
参照西方女权主义的接纳理论和发展情况,可以比较、概括、分析当代中国大陆女性作家不同阶段的写作实践.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具备像西方社会那样的女权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哲学和文化基础,也没有形成女权主义的运动和明确的理论,但是在女性作家们的写作中却包含有浓厚的女权主义的话语意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不同阶段的写作中还形成了鲜明的女权主义的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