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由于疫情影响地域范围、停复工时间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存在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会大于2003年非典疫情;而且,由于部分民企和居民等微观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更弱,存在传导形成次生风险的可能。因此,必须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托底相结合,发挥逆周期政策作用,切实降低此次疫情的负面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42.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中央环保督察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对于中央环保督察能否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其效果的可持续性,尚存在诸多争议。立足于匹配后的地级市数据评估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平均效应,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尽管在短期内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其长期效应并不显著。然而,借助基于模型的递归分解法和随机森林法进一步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的长期效应存在显著的情境差异性:中央环保督察对于空气污染较重的城市具有长期改善效应,且东部城市尤为明显;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中央环保督察效应越具有长效性;政府规模和财政自主性对中央环保督察效应起到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前者的扩张会削弱长期效应,而后者的提升则会强化长期效应。揭示城市情境对督察效应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深化学界对中央环保督察长效性的条件认识,也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升其效能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of immigrants – a group for whom experiences of discrimination can be damaging for their long‐term commitment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national core group. Taking its point of departure in the literature on national identi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hould be strongest among immigrants in host national societies with an exclusive self‐image. This hypothesis is examined by use of multilevel regressions on cross‐national survey data from 18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where exclusive attitudes are widespread in the host population, the percentage of immigrants who perceive themselves to be part of a group discriminated against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ll else being equal. In addition, there is a cross‐level interaction effect of host national inclusivity and ethnic minority identity which suggests that individual‐level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do not ‘work’ in the same way in normatively different contexts. In term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the article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ualising individual‐level accounts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power of a society's attitudinal milieu to affect individual feeling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相似文献   
44.
姜吉林 《青年论坛》2010,(5):121-124
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宋代文人士大夫被激发出了空前的主体意识与进取精神。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又使士人在进取意识之外又多了沉重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感和压迫感需要士人自己去消解、去解构。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与话语建构形式,以其与传统截然相反的功名观与道德观,以及以艳、以俗为美的审美风貌,藉以语词游戏的方式一起解构着传统的价值观与话语模式,维持着士人人格与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45.
证据可采性本身是一个英美法概念,有其英美法的生存土壤,但证据可采问题,却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由于具体的法律语境不同,我们必须遵循证据科学的规律,结合中国法治环境,把握证据可采性在中国的适用限度。  相似文献   
46.
47.
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从中国市场上的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和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的严重程度看,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取向转型。即从主要注意经济的过冷和过热,转变到正确地对待和调控投资和消费上升趋势,以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为培养和提高中国的潜在增长能力创造条件,以及促进、协调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稳步转型上来。  相似文献   
48.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具有特定性 ,其调整对象的范围不是恒定不变的 ,呈现动态性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法 ,由于社会关系、价值目标不同 ,调整对象的范围也不同。以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动态性为基点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阐释现阶段建立以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并重为核心的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9.
经调查,2007-2009年近三年来,山东省机械企业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偏低,职工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职工对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参与度低,职工对收入分配不公平反映强烈。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乏力、企业内部工资决定机制设置不合理、工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等。改进的对策和建议是:加快修订和完善企业工资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措施和手段;指导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调节企业收入分配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This article analyzes Estonian macroeconomic policy since the country regained independence in 1991. Estonia was the first post-communist country to introduce a currency board in 1992, and consecutive governments have systematically prioritize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fiscal prudence. Estonia implemented an internal devaluation in 2008–2009, which enabled it to become the first post-Soviet republic to adopt the euro in 201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rigins of the currency board and shows how institutions, interests, and ideas have contributed to Estonian exceptionalism i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o euro adop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Estonian experience can shed light on the political prerequisites of internal devaluations, which may be of great relevance both to current and futur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euro area mem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