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篇
  免费   89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795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323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83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It is argued in this article that citizens in democracies use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as an evaluative criterion when deciding how willing they are to support and comply with government dictates (political system support). When life is satisfactory,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re rewarded with support, when it is not, citizens punish authorities by withholding their support. To make sense of the relationship, it is suggested that citizens act as if they have signed a happiness contract with ‘those in power’. In support of this argument, comparative survey data shows that SWB predicts attitudes on political system support across country contexts and under strong control conditions. Establish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causal, panel data documents that attitudes on political system support can be undermined following the termination of a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at the causal effect is mediated via changes in SWB. Finally, as predicted, the happiness-support relationship is weaker among individuals who are high on spirituality/religiousness and attribute blame for external events to both worldly and non-worldly powers.  相似文献   
72.
劳动者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及追寻生命价值的本能渴望.但是他们生命的存在以及价值的实现不断面临现实的挑战,敬畏与关爱是对劳动者生命的基本的道德态度,工会在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柴玉洁 《学理论》2009,(9):129-131
莫言的作品在历史背景下述说着中华民族的过往,它能深入到我们选择性遗忘的历史图景让我们在其作品的死亡意识和生殖崇拜下去解读莫言及其作品的生命意识,他以鲜明的色彩,大胆的叙述去体悟大地民间的生命强力,莫言代大地立言,去为失去话语权的人们唱响生命的悲歌。  相似文献   
74.
死亡补偿费研究——尝试一种非主流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春玲 《法学论坛》2007,22(1):89-96
死亡补偿费的性质不仅关系死亡的民事救济,还涉及生命权的有无以及宪政和刑法理论对于生命的关注.现行法将死亡补偿费定性为对财产损失的赔偿,客观上把人看作获取收益的工具,有悖生命伦理.死亡补偿费应该是对生命损害的补偿,死亡赔偿项目除包括死者生前的健康和财产损失,现行法规定的其余赔偿项目都应以死亡补偿费概括.死亡补偿额以35岁为基数,赔偿可支配收入35年,每增加或者减少一岁,减少一年,最低赔偿不低于10年,对二亲等亲属的赔偿数额酌减.  相似文献   
75.
蔡国芹 《法学论坛》2007,22(5):42-49
刑事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能够得到有关社会组织或成员的支援和帮助的一种法律权利.它是社会人道主义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表现,也是减轻被害人所受犯罪损害的现实需要.被害人获得社会援助权已纳入国际刑事人权保障的范畴,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地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援助体系,为被害人实际享有获得社会援助权提供了现实保障.我国目前尚未从法律上确立刑事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也缺乏援助被害人的社会工作体系,只是部分被害人获得了某些"边缘性的援助"或者司法经济救助.因此,立法上明确被害人的获得社会援助权,规范社会援助被害人的方式和内容,是被害人获得有效社会援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6.
从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与道家的“发乎情,止乎游”,历经了禅宗的“发乎情,止乎觉”,明清之际启蒙美学主旋律变为“发乎情,止乎情”。它代表着中国美学在与“西天”佛教文化对话后的成熟,距离最终的突破,距离“五四”之际王国维、鲁迅的探索,乃至距离后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新哲学观基础上的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的探索,都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77.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弊端”论之辨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了诸多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是五种形式的合同之一,况且,《劳动合同法》还增加了企业解除合同和裁员的规定,不会导致用工机制僵化;所谓"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实质上是一些违规企业承担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义务;《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倾斜是实质公平的体现,但并不会因此不保护企业的利益,从长远看,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8.
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保障与制约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既不是权力行使的边缘,也不是理想法律运行状态的偏离,而是依法行使权力的一种形式。国外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保障与制约机制已相当完善。我国应通过完善程序内制约机制与改革程序外保障机制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79.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演进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演进适应了民法从个人主义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演进的过程从个人的视角观察,实现了人的解放与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现了以效率为追求的进化性发展路径。归责原则的演进实现了司法视角的转换,但无过错责任原则并没有否定矫正正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0.
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存在一定的常规和模式,且行为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这些惯常的行为就使行为人有了通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一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于增加了潜在受害的危险而更容易激发犯罪。犯罪治理是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基于价值判断和选择而应为的社会治理方略;是打击犯罪、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统称。犯罪治理活动是人类社会实施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之一。如何组织对犯罪的治理,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正是由于二者的这些特性,为生活方式这一社会学的理论范畴引入犯罪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