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3篇
  免费   164篇
各国政治   128篇
工人农民   137篇
世界政治   1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8篇
法律   621篇
中国共产党   352篇
中国政治   749篇
政治理论   424篇
综合类   11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路面治安是指街头或路面的治安状况,主要体现是发生在街头或路面与社会治安有关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案件。近5年来,海西路面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案件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发生时空的集中性、涉案人员的地缘性和团伙性、作案手段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路面治安管理中还存在群众自防意识差、防范力量未能形成合力、硬件设施利用率不高、视频监控装置存有缺陷等问题,需要在组织机制、执行机制、权责模式、监督机制和管理模式加以创新管理,实行"多警合一",开展"网格化巡逻",实现"综合执法",平衡"激励与问责",加强"人技联防"。  相似文献   
992.
传统法理学教材的编写注重法理学科体系建构和发展,不太注重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编写教材。传统法理学教材不仅未能很好地展现出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关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理学问题意识和法理学思维能力。2003年以后,法理学教材出现了新的改革趋势,一些法理学教材的应用性特征日益突出。应用法理学教材其特点在于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法律事件生动地阐释法理,并将法学理论运用于具体案例的分析之中。应用法理学教材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法学理论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理学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能力。但现有的应用法理学教材的编写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从法理学教材未来发展趋势看,应用法理学教材将在各类型法理学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3.
创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基于对当地农业历史、地理方位、区域环境与资源禀赋的深刻把握。实施高端规划,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创建载体,省部会商共建的配套政策及推进机制,构建跨区域、跨园区的战略联盟,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建立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4.
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北庚 《河北法学》2012,30(6):9-10,11,12,13,14,15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推进过程中回应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治方面成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的当代,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正当性和优越性;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在立法模式上改过去的行政主导立法为博弈立法、完善税收法制、立法中更多地吸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构建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适法格局等是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性举措.社会管理法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法治发展之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995.
苑文博  梁一新 《河北法学》2012,30(7):125-132
外资并购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外商并购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等问题,加速了中国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化倾向和对行业龙头“斩首行动”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我们需要外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全面评估外资并购对于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构建和完善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96.
邵科澳 《政法论丛》2012,(4):115-128
哈佛大学的安守廉(WilliamAlford)教授在其名著《窃书为雅罪》一书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产权是不兼容的。此一观点在中外流传甚广、影响极深。安教授采用了文化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未对史料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微观考古”,故其结论与史实不符。而且,安教授对西方自身的知识产权史及当代知识产权的不合理扩张,均缺乏全面认知,简单地认为发达国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合理干预”是正当的,使被误解的中国在国际上处于极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7.
陈红彦 《法学研究》2012,(2):84-100
碳税制度因全球变暖问题而发端,然其平衡、保护的绝非单一的环境利益。国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发达国家碳税制度有效地平衡、协调了重大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国家战略利益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其碳税制度以国家战略利益为依归,形成一个以一般性条款、弹性税率、税收优惠和税收中性等内容为基石的规则体系。于我国而言,建立碳税制度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释放自身国际政治压力、应对发达国家碳关税威胁的理性选择。我国碳税制度应从征税对象、纳税主体、税率、计税依据、征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用途等方面,形成完善的国家战略利益保护机制。尽管短期来看,碳税制度在各国的推行将面临国家现实利益的冲突等障碍,但共同的国家利益选择必然促进碳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998.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是国情巨变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和国情的巨变,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作已经拉开序幕。要进一步推进著作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将之放在我国甚至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和我国著作权司法发展大背景中来考量,秉承积极、稳妥、科学和理性态度,正确处理好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关系变革、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文化发展等重要问题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权利保护、作品传播和正当使用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如此,方能构建起完善的著作权法律体系,培育国民对知识产权的普遍信仰。  相似文献   
999.
《中东研究》2012,48(6):879-892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armistice talks between Israel and Jordan (March–April 194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 mediator, Ralph Bunche, who coordinated them. The period described was stormy and complex: at its start, Israel took control of the southern Negev. Later, the two countries conducted formal talks in Rhodes, under Bunche's watchful eye, in parallel to informal negotiations, without UN involvement, in Jordan. The article, based to a large extent on Bunche's unpublished diary, explains why Bunche, who maintained rigorous control of all of the other armistice talks, behaved differently in this case, giving his post factum seal of approval to the Israeli takeover of the southern Negev and allowing Israel to pressure Abdullah to hand over the Triangle. The thesis is that Bunche, who could have put an end to the talks by resigning, or drawn the US into the crisis (as he did in the other rounds of negotiations), recogniz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Israel and Abdullah and chose to act in a way that would prevent a new eruption of hostilities. In effect he was protecting Abdullah, who would have been likely to lose the West Bank to Israel in another round of fighting.  相似文献   
1000.
The Baltic German politician and political thinker Paul Schiemann (1876–1944)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most prominent defender of liberalism in the Baltic states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However, his liberal ideas have rarely been interpreted in their own righ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ain presuppositions of Schiemann's liberalism: his conceptions of individual freedom, democrac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lthough Schiemann's main intentions are liberal, his theory of the anational state includes significant Marxist elements, which call into question the potential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In my conclusions, I will argue that Schiemann's ideas still have theoretical relevance, which must be further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liberal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