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6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台湾企业集团大陆投资现况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台湾企业集团是由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围绕核心业务紧密结合形成的企业群。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企业集团赴大陆投资步伐加快,不仅促使台商大陆投资呈现大型化、集团化、群聚化特征,奠定了大陆台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大陆台资企业产业层级的提升及经营本土化,从而使台资企业更加融入大陆本体经济,对大陆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台湾企业集团的大陆投资逐渐进入收获期,其大陆运营更加具有长远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52.
论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合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利益的冲突,就需要用社会公正原则来指导各种不同的利益分配,以求达到恰当合理的分配。公正的民主制度建设就是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制度设计来整合民意,从而公平、有效地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3.
零供关系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零售商收取高额通道费在我国已成为零供矛盾的焦点。文章以通道费为切入点,分析了高额通道费在中国长期得以存在的"土壤",探讨了通道费盈利模式对零供关系的影响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指出我国零供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零售商、供应商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零售商要加快零售经营模式的转型以减少对通道费的依赖,供应商要有风险意识与开拓市场的意识,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审慎对待零供关系与通道费问题。  相似文献   
154.
汪东升 《行政与法》2013,(11):14-19
经济激励机制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能够弱化经济激励机制,遏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级别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进行调整;二是对失地农民、国家及边远地区农民三者之间的土地收益进行调整和规范;三是以事权和财权相匹配为基础,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份额进行调整,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弱化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5.
诱惑侦查可分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前者是合法的、狭义的诱惑侦查,其以结果无价值和法益衡量说为法理基础而合法化;后者是非法、广义的诱惑侦查,其表面上符合陷害教唆但实质上应属于滥用职权罪。将刑法原理引入侦查学领域,有利于增强侦查学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56.
In 2005–06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65 Family Relationship Centres (FRCs) – a ‘gateway’ service assisting separating couples to reach agreement about child custodial arrangements without recourse to courts. The use of a multi‐round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regime for the purpose of selecting service providers gave rise to a number of tensions amongst 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s (NFPOs) which, to a degree, compromised the full realisation of stated public policy aims. Reporting on fieldwork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FRC operators,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and key government official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ase of FRCs conforms to critiques commonly aired in the social policy literature that attribute various forms of policy failure and/or social capital depletion to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of human services within quasi‐markets. Although the competitive selection process imposed significant costs on the NFPOs involved, the program also exhibited substantial collaborative and collegial behaviour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NFPOs, thus diverging from the critique usually portray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