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125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8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地位、作用及其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希望的新判断、新观点,视野开阔,论述深刻,对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2.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巨大的当代价值就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寻求"人类解放"的永恒主题、"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方式革命、"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辩证统一"的解释力、以及"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本性之中。  相似文献   
543.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history of a century of juvenile justice. Illinois 'invented' the separate 'children's court' in 1899 and this concept was spearheaded in Northern America, Great Britain and continental Europe in the first decades of the new century. However, a century after its foundation the future of the juvenile court is in doubt everywhere in the Western world. Some conclude that there is a cyclical pattern in juvenile justice policies. That proposition is rejec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oposition of a cyclical pattern also presupposes that there is no real problem at stake in treating juvenile offenders. The main point of this article, however, is that juvenile justice cannot escape trying to solve a very complicated foundational issue. This issue is a double paradox, that is, juvenile justice has to solve two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the justification of punishment and the justification of punishment for non-adults. This diagnosis presents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juvenile justice.  相似文献   
544.
赫尔巴特开创的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 ,原因即在于其基础———实践哲学的沉沦。实践哲学理应关涉具体的历史的实践行为 ,而不是抽象的理念活动。赫尔巴特把可塑性和概念的论述放在教育学的中心位置 ,以之代替具体的生命实践 ,必然引致本真实践哲学的蜕变和近代教育学的分裂。  相似文献   
545.
程宗璋 《青年论坛》2003,4(2):81-84
本文从哲学的价值判断视角对法治作了全新的理解:“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在于其尊重了由多元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多元价值判断的“重叠共识”;正义性的“良法”,在于其所确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符合了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在于法律作为人们行为评价和规制标准得到了普遍的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于该种价值判断标准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相对稳定性。法的制定、法的实现和法律监督,其意义在于法律如何确定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使之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46.
将红 《思想战线》2003,29(4):13-16
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批判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笛卡儿以来的近代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最早源于休谟。现代西方哲学由批判形而上学走向了对哲学存在价值的怀疑和否定。马克思扬弃并最终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本体论隐秘的二重含义进行了准确的区分,把以纯粹理性思辨为特征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从哲学本体论中剥离出来,以实践为基础辩证地否定了前者,从而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巨大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547.
钱学森在系统科学的研究中,与国内外同行比较居于光荣的学术地位.他所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贡献.从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钱学森的这种理论和方法论也需要继续前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48.
汤姆·洛克莫尔是研究当代欧陆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现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他出版了《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理性观》等著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启蒙的谱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观念资源与卢卡奇的理性观等问题对话汤姆·洛克莫尔教授,这些讨论关注马克思政治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在历史语境中勾勒出启蒙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关系的一种可能性图景。  相似文献   
549.
"以人为本"是法律发展的价值核心,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语境下再被赋予新的内涵,应从一般层面与具体层面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法哲学解读;同时,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应以"观念培育 制度构筑 实践贯彻"作为其实现的路径。从法哲学的角度阐释"以人为本",其意义就在于尝试廓清"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含义,以确立科学的法律发展观,推动我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550.
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判例法与经验哲学之必然逻辑关联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探讨 ,以个案形式分析了中国古代经验哲学之兴衰与判例法命运的关系 ,认为中国古代既是一个经验哲学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相当发达的判例法的国家。经验哲学之主导地位与判例法之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关联。然而 ,近代以来 ,由于国运的衰弱 ,在人们寻求“根本性”解决方案的时候 ,抓到了来自德国的思辨哲学 ,却丢弃了自己曾占主导地位的经验哲学。由此 ,也导致了中国判例法命运的多舛。如果要在未来的时日中把复兴判例法作为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就宜同时在中国重建经验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