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6篇
  免费   174篇
各国政治   354篇
工人农民   186篇
世界政治   2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0篇
法律   1008篇
中国共产党   523篇
中国政治   1147篇
政治理论   1126篇
综合类   20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High public interest today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such as ‘spin’ and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uch as electoral turnout suggests that there may be value in exploring the processes by which political messages are produced and consumed,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with participation. It may be that what citizen‐voters think of message production influences how they consume political news and publicity (through observing and evaluating), and that the propensity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subsequently affected. This paper offers a model which traces the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starting at their origins in the political class, and flowing via traditional political journalism or controlled media and new media to citizen‐voters who both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m (ie consume the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making any political choices.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essage production and content by political consumers influences both their types and levels of participation. Research of this nature into political organisations is relatively rare. Similarly,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f investigations into other aspects highlighted in the model: attitudes of the political class toward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the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before they reach the media and how they are received by the media, and their consumption by citizen‐voters in relation to the propensity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Copyright © 2003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72.
73.
刑事侦查程序不仅应当具有致成自由、秩序等的实体性价值 ,而且应当具有独立、中立、平等、参与、科学等程序性价值或者说形式价值。我们在构建公正、科学的现代刑事侦查制度时 ,必须充分关注和考量刑事侦查程序的形式正义性  相似文献   
74.
从韶关市村委会的构成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韶关市村委会构成的抽样调查表明 :村委会构成中妇女比例小且处于配角地位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弱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明显因果关系 ;妇女的传统角色定位、指派荐举方式、文化素质、农户独立耕作制度是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障碍。应通过鼓励、政策倾斜及妇联组织介入提高妇女在村委会中的比例 ,调动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75.
立法是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手段 ,法的实体正义首先需要法律创制过程的一系列程序规则来保障 ,法律创新的程序价值与法律实施的程序价值同样重要。我国当前的立法特别是地方立法过程 ,并没有使程序的参与价值、合意价值、理性价值和道义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揭示并分析这些问题 ,对于完善立法制度 ,实现立法过程的程序价值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6.
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不应把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作为条件,是否对犯罪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以主刑是否缓刑作为条件。对缓刑犯适用的剥夺政治权利宜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并从执行之日起计算刑期。在出现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时,主刑执行期间仍应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执行期满之后是否剥夺政治权利则视主刑执行之前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否届满而定。  相似文献   
77.
人道功利主义——当今医学道德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医学道德的价值取向。在当代的医疗实践中 ,传统的医学道德价值取向不能够适应实践的需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 ,重构医学道德的价值取向———人道功利主义 ,这是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及发展所决定的。因此 ,人道功利主义应是构建当今医德规范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78.
对“次道德”存在价值的置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次道德”,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指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的过程中,在违法利己的同时,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当前,“次道德”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提及,甚至有人认为次道德的存在将减少社会损失,从而肯定其存在价值,呼吁提倡次道德。但次道德的存在价值仍令人置疑。首先,次道德缺乏自身的道德价值。因为其并不具备道德价值的属性和功能。其次,它不具备操作的现实价值。次道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且难以通过它达到价值目标。再次,当我们提倡次道德时,将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9.
随着网络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日趋广泛 ,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和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工具的各类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打击和防范计算机犯罪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作为打击犯罪的关键 ,计算机证据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容回避的。  相似文献   
80.
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 ,交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要揭示法律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首先要解决交易成本的计量问题。交易成本的计量应以交易成本与交易价值的比值来界定 ,以此得出交易成本与交易次数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