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封文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发现,现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参与度低、个人缴费少,80%的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待遇支付管“小”不管“大”,客观上造成“帮富不帮贫”,政府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角,制度的建立不能解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加强宣传,增强农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本人的缴费比例及数额,政府加大封农村居民中弱势群体的补助,取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账户,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结构,变保“小”为保“大”,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地防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相似文献   
82.
中国实施反贫困战略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我国贫困形成的制度性原因基础上 ,剖析了公共权力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探讨了开发性扶贫中的基础资源配置问题、分配正义与反贫困的关系问题、贫困者的权利保障机制问题 ,并提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83.
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如由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贫民窟、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失业等等。但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却有所不同,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失误。具体表现为相关政策的缺位以及已有政策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  相似文献   
84.
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贫困问题,国家初步建立了涵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在内的城市反贫困制度法律体系。但是这一制度法律体系还不够系统完善,还存在城市反贫困主体单一、社会参与有限的问题,尚未建立系统完备、保障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全国统一的城市反贫困法律体系。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贫困、制度贫困和法律贫困是致使产生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反贫困工作管理机制,解决反贫困制度建设滞后和立法不规范的问题,科学规划、统筹规范反贫困工作,形成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以《反贫困法》为核心、以《社会保障法》等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为支撑的反贫困法律体系,强化城市反贫困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城市反贫困制度化、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5.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统领乡村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涉及因果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三个方面,在实践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规范理念和产业思维。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是要精准规划乡村振兴方案和市场营销方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要精准识别客源市场和贫困农户,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三是要精准开发特色商品和"三农"人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6.
贵州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是一大根本任务,目前精准脱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预防脱贫人口返贫已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一段时期的关键性任务。“扶智”“扶心”和“扶志”可以提升脱贫人口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增强脱贫人口致富的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因此,“三扶”能够有效地预防脱贫人口的返贫。通过总结中天金融帮扶团结村精准脱贫的实践经验,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扶智”路径、消除顾虑的“扶心”路径以及融合“三变”的“扶志”路径。  相似文献   
87.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大量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从而带来了家庭社会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空间的分离。较男性而言,女性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对河南一个扶贫车间的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近几年由政府、企业和村庄社区所共建的扶贫车间,为农村妇女社会空间的再造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但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角度看,扶贫车间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8.
丁泽英 《工会论坛》2002,8(2):12-15
保障职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在国家基本保障的法定责任之外,重要的社会团体--工会组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大力发展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困难职工生活保障机制,使工会的扶贫济困送温暖工程规范化、制度化,在维护社会公平、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9.
Abstract —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results of a nation-wide panel study of small farm households interviewed in 1968 and 1986 to complement accounts of Chile's econom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governments of President Frei (1964–1970) and General Pinochet (1973–1989). It is shown that in contrast to macroeconomic trends of increased inequality and impoverishment after 1973,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the sample declined slightly but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eriod. The result is robust both to the choice of poverty index and poverty line. It is all the more striking because the sample represented the poorest group in Chile during the 1960s. Nevertheless,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the sample remained extremely high. In 1967–1968,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of households could not meet their basic needs, while in 1985–1986 this proportion reached nearly two thirds. The fall in poverty may be attributed to a combination of increased coverage of the rural areas by targeted welfare programm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life cycle in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anel household members eligible for, and dependent on public transfers between 1968 and 1986.  相似文献   
90.
As a consequence of a concatenation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events, the economy of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DRC) has informalized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A comparison of budget surveys carried out in 1975 and 2004 respectively allows us to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this process on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Kinshasa. We find that the extent of inequality in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DRC has remained largely unchanged, which strongly suggests that informalization has been a viable survival strategy for those at the lower-income end of society. Unexpectedly, whereas distinctions such as gender and age lost much of their profiling power in the period considered, other cleavag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geography, which may be assumed to be much more intimately related to the formal sector, continu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ing inequality in Kinshasa’s deeply informalized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