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3篇
  免费   444篇
各国政治   248篇
工人农民   406篇
世界政治   2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6篇
法律   4788篇
中国共产党   574篇
中国政治   2104篇
政治理论   687篇
综合类   63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1025篇
  2010年   1001篇
  2009年   1088篇
  2008年   1102篇
  2007年   1217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155篇
  2004年   1127篇
  2003年   914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治安的背景性冲击体现在:结构性的失业增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长点”;西方文化的涌入,敌对势力的渗透,则导致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化;违法犯罪的流动性更强,渗外案件增加。对此,我们应当学习并掌握WTO规则,狠抓再就业工程,强化群体性事件控制,全面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注重情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防控、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92.
我国高等院校党史教材和国内诸多史书论著,普遍认定“毛泽东思想两个建议”的史实。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概论》、《彭德怀自述》等有关“两个建议”史实不同版本的比较论证分析,可得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后期的两个战略性建议,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史实结论,否定国内史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认定的普遍观点。  相似文献   
93.
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妨害公务罪是为了确保国家公务的正常执行而设立的,其犯罪对象在以下方面应予以明确:(1)在共产党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为本罪的对象;(2)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友不应成为本罪对象;(3)受托从事公务的人应予以保护;(4)凡是对从事公务行为的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施妨害的,符合法定条件的都应按妨害公务罪处理。  相似文献   
94.
传统被害研究范式认为,犯罪之因和被害之果是一种有序的联系,在因果之间完全可以用逻辑推理作为沟通桥梁。但逻辑不是万能的,在刑事法领域中,刑事疑难问题单纯凭借对法规则的逻辑适用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还应当正式引入实证研究方法从被害人和被告人两个角度进行经验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李世泽 《桂海论丛》2007,23(3):48-50
投资已成为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动力,但国家宏观调控对广西投资的影响日益显现,反映在土地审批、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项目核准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文章提出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广西投资规模的对策,包括正确引导资金投向,统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加强投资运行监控,创造一流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6.
张小虎 《现代法学》2005,27(3):129-137
犯罪概念的形式与实质,是刑法理论犯罪界说的焦点,并且由此涉及到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在刑法规范的框架内,犯罪的形式界定与实质界定并不是冲突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犯罪成立条件的形式也贯穿着实质的判断。犯罪实质与形式的划分,既是立法实际的复写,也是理论分析的必要。行为的犯罪评价可以通过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来具体实现。基于犯罪的“形式与实质双面统一”的理念,犯罪概念与罪刑法定原则具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97.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筛选机制,其实质体现了法官在决定是否给予司法裁判时的利益衡量,因此利益衡量方法是界定原告资格的根本方法。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包括合法权益和因果关系两个主要构成要件,界定原告资格需要对这两者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分析。利益衡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个案中法官进行衡量时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社会整体的道德情感以及公共政策等社会需求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玩忽职守犯罪情况较为严重,其后果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因此,从源头上预防玩忽职守犯罪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文章分析了玩忽职守罪的概念和要件、表现形式以及玩忽职守犯罪的预防对策。只有积极地从多方面采取对策对玩忽职守犯罪进行预防,才能有效地遏制玩忽职守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法学论坛》2005,20(5):94-98
有关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我国采取德国法的三级制,除此种立法例之外,还有日本、法国民法所采用的两级制。三级制的立法存在种种缺陷:不能给予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合理的保护;缺乏对这一群体意思自治的尊重;阻碍了法律行为的生效和交易效率。因此,建议我国民法典采用日本、法国的两级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0.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增多的网络犯罪。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很大比重,因此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