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6篇
  免费   81篇
各国政治   44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1616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247篇
政治理论   188篇
综合类   86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Samuel Popkin 《Society》2007,44(5):37-44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that underlie public reasoning about collective obligations and that help explain when political parties can create new obligations or defend existing ones. I use these principles to President Clinton’s unsuccessful attempt to create government health-care plan and attempts by President Bush to privatize Social Security. The success of a party in selling – or defeating – an obligation depends upon what people believe about the competence and capacity of government and the value of autonomy – choices made by each citizen; whether people perceive the obligation as providing floors or establishing ceilings by limiting choice or otherwise restrict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better-off; and whether the program is more like insurance or more like welfare. A party’s ability to maintain credibility with voters also depends upon whether party leaders can suppress issues that threaten intra-party elite pacts. When attempts to suppress “taboo” issues like “stem cells” or “black crime” fail, the party loses credibility with its voters and attempts to defend or sell obligations fail.
Samuel PopkinEmail:
  相似文献   
152.
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视角,阐释了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体现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保证,同坚持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人权保障等紧密联系。而执法不公正、人权保障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非警务活动过多、民警执法素质偏低等,则是当前减损公安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并论述了完善此命题的对策措施,诸如提高公安民警执法素质、追求公平正义价值、践行执法为民理念、规范执法程序公正和支持民警依法反暴制暴的执法行为等。  相似文献   
153.
重塑程序意识——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法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实践意义上的同一性、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以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联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程序法的重要价值,并对程序法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提出程序法与实体法区别的相对性,程序正义包涵着无限的实体正义,程序法赋予实体法以现实的法律意义和现实的实体意义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4.
本文以区别于其他学者的角度从诉讼程序的公平性、当事人的充分参与性和对尊严的充分尊重性三方面对诉讼程序的正义标准进行粗浅分析 ,从而提出公平、参与、尊严是诉讼程序获得正义的三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55.
司法价值关乎具体的司法动向和司法目标的实现。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确立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的价值取向。审判公开在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民主方面,彰显了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156.
关于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法学界及实务界一直有争议。传统上我国一直是重实体轻程序,这与法律应程序至上的原则不相符。我们决不能单纯照搬西方的唯程序论,更不能走重实体而轻程序的老路,要发展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57.
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核心,包括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其中,侦查监督权包含刑事立案监督权.诉讼监督机制是实现诉讼监督权,达到诉讼监督效果的途径.为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应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刑事诉讼监督机制予以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8.
程序性辩护是与实体性辩护相对应的一种辩护权行使方式,它是针对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向中立的裁判者提出申请或者质疑,请求其作出权威的程序性裁判,使被侵害的权利获得司法救济,进而间接地证明被追诉人无罪或者罪轻的一种辩护方式.当前程序性辩护在我国法律中有所体现,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且现有规定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59.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公正处理的程序设置。建立社区矫正行刑中的回避制度,使得在社区中服刑的矫正对象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刑罚惩罚,受到公正、公平的处遇,这也是程序公正的必然内容。针对矫正对象与社区行刑执法人员以及矫正社会工作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实行回避,是保护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社区矫正行刑制度完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0.
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支持完成公诉和实施刑事审判监督,检察机关兼行刑事审判监督权和公诉权(此处的公诉权仅指庭审中支持完成公诉的权力,或可称其为狭义的公诉权).这两种权力是否能够并存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问题,确有必要对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对今后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与公诉权的重构提出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