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155篇
各国政治   226篇
工人农民   386篇
世界政治   1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8篇
法律   41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182篇
政治理论   309篇
综合类   2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he major impact of the Belfast Agreement was to engineer a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unionism that involved each bloc recognising it had sufficient power to thwart the political ambitions of the other side, but not enough to push through its own agend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Brexit seriously damages this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could trigger what is termed an Ulster war of attrition in which Northern Ireland becomes entrapped in a political stalemate where each side strives to triumph without having sufficient power to do so. It also argues that to restore internal political stability in Northern Ireland, and to indemnify against the risk of disorder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Irish governments in the future,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Strand 3 of the Belfast Agreement requires strengthening.  相似文献   
21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recent moves in political science that emphasise predicting future events rather than theoretically explaining past ones or understanding empirical generalisations. Two types of prediction are defined: pragmatic, and scientific. The main aim of political science is explanation, which requires scientific prediction. Scientific predic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entail pragmatic prediction nor does it necessarily refer to the future, though both are desiderata for political science. Pragmatic prediction is not necessarily explanatory, and emphasising pragmatic prediction will lead to disappointment, as it will not always help in understanding how to intervene to change future outcomes, and policy makers are likely to be disappointed by its time-scale.  相似文献   
213.
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实现区域协同目标,需要率先发挥政策的先导作用。为了保障政策制定的绩效水平,对京津冀三地的政策协同状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政策协同理论的相关内容,借鉴日趋成熟的政策分析模型,融合文本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的政策协同分析框架,同时运用政策协同量化标准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省级"十三五"专项规划进行了指标评分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有关京津冀地区政策协同状况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14.
自欧盟确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以来,欧盟独立防务与北约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相互增强”两种论调。争论焦点在于价值观念、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军事和民事能力、国防工业和支出。在过去几年,欧盟与北约的关系也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欧盟与北约之间总体上呈现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两者同步增强的发展态势。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承诺修复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包括进一步加强北约。同时,美、欧将在价值观念上回归“旧常态”,在威胁评估和战略文化上进一步靠拢,在民事和军事手段的运用以及增加国防工业投入上也会有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因此,欧盟与北约的关系将进一步呈现相互增强的态势,但前提是欧盟的战略自主建设不只是出于做强自身,而是更多地为了使欧、美双方公平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15.
生命法史考     
刘长秋 《时代法学》2011,9(6):14-21
作为生命法学研究对象的生命法拥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国外生命法与中国生命法尽管显现出了不尽相同的发展进路,但却有着相同的推动力量。具体来说:生命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生命法的本质使命在于保障人类生命伦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就其发展进路来看,生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生命法的调整范围必然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向,其体系构成必然会逐步完善,而生命法的内容也会越来越趋向于理性。  相似文献   
216.
哲学和宗教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不能不认真面对如何认识、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样态,哲学和宗教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人类相伴随,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融、对立斗争。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更为复杂和微妙。我们要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积极促进哲学的繁荣,同时要加强宗教学理论的研究,妥善处理宗教事务,引领宗教健康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217.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加快完善劳动关系调整的长效机制,切实将以人为本、合同管理、恪守法制、职业道德等理念根植于劳动关系的深处,生动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公正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氛围,使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8.
任何科学概念都有其意义域,真理多走一步就可能转化为谬误,异化劳动概念也不例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最初的把握是异化劳动,后来则走向更为科学的三种认知,分别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马克思当年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时空条件分析值得借鉴。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应当走建设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219.
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三重目的的基础上,对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作了简要评估:即自贸区建设虽然加强了中国东盟双边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美国重返东亚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对双边关系的促进作用正在下降。因此,本文认为,后自贸区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经营需要超越“经济利益捆绑”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220.
在1945 -1975年期间的所谓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典型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各具特色,而且总体是协调的,劳资双方在妥协基础上达到了平衡,形成了劳资两利的双赢格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劳动关系产生了柔性化的趋同倾向.趋同确实发生,但模式多样性持续存在并且在现代全球经济中依然重要.对于中国而言,在尊重市场原则的基础上,不迷信市场,充分重视制度作用和历史传承才是解决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