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50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402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01篇
政治理论   127篇
综合类   27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所提出的先进理论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不少借鉴。其中被新公共管理运动视为改革指南的顾客理念就被众多学者力捧于指导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在指导服务型政府构建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众多不足,且其对服务型政府构建带来的消极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通过研读关亍顾客理念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顾客理念的积极作用和消积影响因素,并做出相应文献综述和评价,对促进服务型政府构建需理性吸纳顾客理念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2.
马尔库塞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分析,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的全方位的异化:人的本性的单向度、人的政治的单向度以及人的思想与文化的单向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推动生产发展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它又被资产阶级拿来当作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专政和进行勒索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美国黑人妇女缝制“拼贴被”的文化传统,女性主义者提出把女性主义内部的种族、阶级、国别和性取向的差异缝合为文化“拼贴被”的隐喻构想。本文从性别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探讨“拼贴被”的隐喻构想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互动与影响,以求打开女性主义批评文本的外延,在性别研究、妇女文学史、文化研究等学科之间寻找一条“共同的丝线”。  相似文献   
44.
目前,学界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存在种种异议,其中包括多中心论、中心转移论以及中心负面论等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持之以恒的战略思想。这些异议虽然反映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问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前要纠正在实践上的一些偏颇,赋予其理论上新的时代内涵,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5.
政府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决策是政府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它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政府决策失误”一旦酿成,轻则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有权力即有责任,问责“政府决策失误”是建立责任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6.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我国新刑法规定的一个新罪名。由于本罪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刑法的规定也不很清晰,所以,与本罪相关的一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了争议。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又以此骗取国家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否可以适用死刑等。对此,只有在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李明 《桂海论丛》2007,23(4):42-44
传统的政策规划与政策分析研究,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公共问题的本质及界定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些美国公共政策研究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关注公共问题的界定方式与政策分析各个环节的关系。这种通过公共问题界定来分析政策过程的视角,对理解议程变化、政策变迁、政策评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In 2003 the policy development process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was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C) dominance. The IC provided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facing the country and drafted many of the laws. This article documents developments from fall 2003 to fall 2006 in the use of evidence and analysis in the polic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role of local policy research organisations (PROs—often called think tanks) in it. The likely relation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a PRO mentoring project that operated over the same period is also assessed. Evidence comes as a series of interviews in both years with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members of parlia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leaders of PROs and advocacy NGOs on the other. The broad picture that emerges from the above review is of a substantial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policy development process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over the period. Factual evidence and analysis are playing a much greater role, and PROs have been a major provider of this information.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PRO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convincing the policy community that they are purveyors of objective, disinterested advice and analysis. The improvements occurred in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that steadily placed greater responsibility for policy formation on Bosnian official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
依法治国 ,已经作为治国方略且在宪法中确立其法律地位。不过更为重要的是 ,依法治国是一种实践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法治 ,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理性文化应是主要方面 ,它蕴含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政治市场观念、思想市场观念、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等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0.
Participants (N = 200) were presented with a criminal homicide trial involving a battered woman who had killed her abuser. Within the trial, both the response history (passive, active) and presence of expert testimony pertaining to battered woman syndrome (present, absent) were systematically varied. As well,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in each of these conditions were provided with a nullification instruction informing them that they were free to disregard the law and acquit should a strict application of the law result in an unjust verdic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to the passive response condition, the mock jurors were no less receptive to the expert testimony in the active response condition. The impact of the testimony on participants' verdicts, however, was moderated by the nullification instruction. That is, although the presence of the testimony did result in greater verdict leniency, this only occurred when the mock jurors had been released from a strict application of the law.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