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1篇
  免费   170篇
各国政治   286篇
工人农民   153篇
世界政治   2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9篇
法律   1122篇
中国共产党   281篇
中国政治   680篇
政治理论   726篇
综合类   15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郝龙 《俄罗斯学刊》2022,12(1):51-70
叶利钦执政早期,国务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协调整合行政权力的功能,使俄国家权力结构避免了宪制改革后的严重混乱失衡.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颁布后,俄罗斯的国家权力结构趋于多元化,国务委员会既无法解决中央层面的总统与立法机关的结构矛盾,又无法解决源自地方分裂主义的"央地"权力结构松散,因而归于沉寂.2000年普京开始执政后重设国务委员会.尤其在2004年"别斯兰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的国家权力结构再度集中,系统性压力激增,国务委员会的作用不断被强化,国务委员会的事务性工作人员得到扩充,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得到进一步规范.2008—2012年,国务委员会成为紧密联系"央地"的关键纽带,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发展.2012年,在普京第三任期,其成功地协调了因"统一俄罗斯"党崛起而引起的联邦中央权力结构张力,缓解了央地行政层面的权力结构矛盾.2020年修宪后,国务委员会的作用向协助总统整合"全联邦"国家权力的方向转变.同时,"国务委员会"获得宪法地位,成为宪法性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12.
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观点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应当加强对实施主体、实施对象以及怎样实施等相关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俄罗斯、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对其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其改革表现出几个共同特点:均以政治民主化和宪法修改为先导,均体现为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型,均受到本国法律传统的影响,未能实现向对抗制的彻底转型.我国在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与之相似的难题,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恢复性司法的正当性及在尊重受害人,促进犯罪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的优势具有普适性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条件等也有其适宜的土壤,因此恢复性司法在中国进行建构具有可行性,但是应当从中国现有司法实践出发,并在与中国国情不断融合中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5.
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警界逐渐用驾车巡逻方式代替了步行巡逻方式,因为驾车巡逻方式有着一系列的优点。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外警界逐渐发现单一的驾车巡逻方式同步行巡逻方式比较,也存在着严重弊端——使警民关系疏远起来。英美等一些国家的警方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由此开始了巡逻方式改革的尝试。这些改革尝试多是围绕着密切警民关系这一中心展开的,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税收制度是俄罗斯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进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1999—2002年所进行的税制改革,它已成为促进俄罗斯国内经济增长、发挥企业家活力、缩减影子经济规模、减少国内私人资本外逃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将通过"周转税"、社会税、所得税、利润税等主要税种的分析,对此次税制改革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7.
从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中的酷刑定义入手,对酷刑的性质进行了深入挖掘,得出了三点结论,即酷刑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酷刑是一种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现代酷刑是一种犯罪。作者希望通过对酷刑性质的挖掘,加深对酷刑行为的理解,促进反酷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8.
党日红 《河北法学》2006,24(3):127-130
前科消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为许多国家刑事法律所规定,理性审视我国刑法中的前科报告的规定,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现行的前科制度与实践中呼唤的 "前科消灭"要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既不符合刑事政策的要求,也不能更好地预防犯罪 ,我们应在认真研究前科消灭制度的基础上,改革我国的前科制度.  相似文献   
119.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尽管该模式在被告人认罪案件中具有可行性,但在不认罪案件中却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则可有效避免现有模式的弊端。独立的量刑程序更符合定罪与量刑之间的差异性要求,也更有利于实现程序价值和落实庭审实质化。此外,在案件繁简分流、认罪认罚从宽等新的司法改革背景下,不认罪案件中适用独立的量刑程序已经逐步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0.
The United States is experiencing growing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but currently receives a limited policy response from its national leadership. Within this policy void, many state governments are stepping up and taking action on adaptation planning. Yet we know little about why some states adopt State Adaptation Plans (SAPs), while others do no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factors that predict the emergence of SAPs, both in terms of policy adoption and policy intensity (goal ambitiousness). Applying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I consider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internal state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pressures, and test for conditional effects between government ideologies and severity of the problem. The results show intere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predictors that influence policy adoption and ambitiousness. States are more motivated to adopt a policy when faced with greater climate vulnerability, have more liberal citizenry, and where governments have crossed policy hurdles by previously passing mitigation plans. The intensity of policies and goal setting, moreover, is more likely to be driven by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and diffuse through policy learning or sharing information among neighboring stat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gion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an emerging scholarship that uses more complex dependent variables in policy analysis. These variab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symbolic from substantive policies and capture finer information about predictors of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