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5篇 |
工人农民 | 6篇 |
世界政治 | 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篇 |
法律 | 133篇 |
中国共产党 | 2篇 |
中国政治 | 17篇 |
政治理论 | 16篇 |
综合类 | 6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法定代表人法定性的起源、生成与演变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揭示了该制度法定性不断弱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弗里德曼法律变化四分类学说来分析,法定代表人制度是法律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其法定性弱化的动因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法律内因变化,也不能完全由社会外因所引致。为继续完善该制度,法律应回归代表人机制的本源,确保法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尊重商业惯例的内在品性并且遵循该品性来修正法定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约定违约金的性质得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对违约金的性质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来约定或者明确违约金的性质。不能达成补充协议,应当通过补充性解释来确定违约金的性质。以上方法依次用尽,仍不能确定约定违约金的性质的,应当认定约定违约金的性质是赔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是赔偿性违约金,不是惩罚性违约金。《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损害赔偿额是赔偿性违约金。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近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判例在文本体裁、汇编体例与适用方法上,较之于英美式判例和大陆式判例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完全依附于成文法,并有着明显的成文化倾向。这一特点是对明清条例制度的继承和回归。这一判例制度可以作为建立当代中国判例制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John Gardner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7,80(1):1-21
This contribution distinguishes two kinds of responsibility: the basic (or ‘metaphysical’) kind that we all inescapably have as functioning human beings; and the assignable (or ‘political’) kind that connects each of us with some particular tasks, and not with others. Having explored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law's authority in connection with each, the discussion turns to the negligence standard, especially but not only as it figures in tort law. Recently, several philosophers have attempted to find a role for the negligence standard in the metaphysics of basic responsibility. This contribution resists that development and stands up for the traditional lawyer's view that the negligence standard belongs to the pliable politics of assignable responsibility. Basic responsibility, it is argued, is fundamentally strict.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中轻罪与重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刑法中轻罪与重罪的划分,仅指轻罪行与重罪行的划分。在学术界关于区分轻罪和重罪的四种观点中,以一定法定刑为标准认定罪行的轻重具有充分的依据。认定轻罪和重罪法定刑的分界线当以有期徒刑3年为限,即凡法定最低刑为3年或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行都是重罪,反之便是轻罪。我国刑法存在若干轻罪与重罪界限不明的条文,需调整其罪刑关系。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重罪之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修改后的商标法正式确立相关规则,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及其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惩罚性赔偿应以故意侵权为适用条件,情节严重应理解为判断赔偿数额多少的条件。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是倍比关系,《商标法》第63条规定的法定赔偿已具有惩罚性赔偿的性质,二者不可并用。法官在审判中不可主动适用惩罚性赔偿,但若原告笼统提出法定赔偿请求,法官也需进行惩罚性的审查。惩罚性理念的引入可望完善法定赔偿制度,为司法实践带来革新。 相似文献
18.
19.
一般认为,对于一门学术型学科而言,一套方法的存在及由此而形成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在德国,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学术型学科。作为被称之为"法学"(字面意思是法律"科学",更确切地说是有关法律的学问)的研究对象,法律以具有一套专门的法学方法论为其特征。在德国大学法学院中,法学方法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讲授科目,且围绕这门课程有大量的法学文献。这些文献所讨论的是德国法律人如何(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如何)开展法律工作。德语文献相关讨论中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在概念上区分"法律解释"与"法的续造"。方法论的讨论涉及制定法解释的各种相关要素、先决条件、不同层级,以及法的续造的合法性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意识到,对于德国法方法论的讨论是在不同的政治发展历程下展开的。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五个一般性话题展开对方法论的讨论:第一,德国、瑞士以及奥地利在方法论上的共性;第二,方法论讨论的规范特征;第三,不同法律领域中所出现的方法论上的差异;第四,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第五,德国所讨论问题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