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86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76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200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有别于传统的以房地产推动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保护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就业收入相结合。政府应负起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供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参与,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社区营造等手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内的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和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22.
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是行政法治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具体规定,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亦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困惑。因而关于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具体范畴、考量标准等都没能形成比较合理和一致的看法。我们认为,主要有置换法律法规位置、混淆法律法规门类、误读法律法规条文、颠倒法律法规规制事项和曲解法律法规原则等错误适用。应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案件事实对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当事人对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行政职权对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行为方式对应”等标准确定下来成为行政法规范,使行政主体在适用行政法时予以注意,并能够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提供法定标准。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关于边检机关是否应查验中国公民前往国签证问题的讨论为背景,结合我国现行出入境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查验前往国签证的原因和适法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就边检机关如何应对我国适时取消该项查验措施后在出入境领域引发的新变化,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涉及到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导向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人伦轻科技、重群体轻个体、重一统轻发展、重权威轻后生的价值观对创新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阐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和意义、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6.
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许多好的传统至今还存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诊视、保护、开发和利用。这对西部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27.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日益加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加快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与流失。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同时实现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8.
判例在中国传统法中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世荣 《法学研究》2006,28(1):125-134
中国传统法中的判例是指经过特殊程序认定,具有普遍拘束力的司法判决。春秋战国以前,中国的法律以判例为主要存在形式。春秋战国以后,形成了以法典为主,判例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法律体系并长期保持。法典化时代的判例立足于法典,发挥了对法典在立法范围扩展、立法技术补充、规则效力强化等方面的功能。在判例创制规則和复现规則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始终坚持复现为主的原則,在维护法律形式內部稳定结构的同时,维护规则供应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9.
彝族著名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运用社会治理理论,从《玛牧特依》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挖掘出《玛牧特依》的五个核心思想,即教育、廉耻、礼仪、仁善、慎独。其中,教育是《玛牧特依》的主旨和出发点,廉耻是《玛牧特依》的精髓和道德底线,礼仪是《玛牧特依》的大德和最高法律准则,仁善是《玛牧特依》的核心和道德宗旨,慎独是《玛牧特依》的落脚点和最高道德境界。《玛牧特依》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彝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应该凝聚《玛牧特依》文化力量,协同发展,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30.
A heated debate developed in South Africa as to the meaning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is debate is fanned by the claims of ‘traditional leaders’ that their ways of village-level deliberation and consensus-oriented decision-making are not only a superior process for the African continent as it evolves from pre-colonial tradition, but that it represents a form of democracy that is more authentic than the Western version. Proponents suggest that traditional ways of deliberation are making a come-back because imported Western models of democracy that focus on the state and state institutions miss the fact that in African societies state institutions are often seen as illegitimate or simply absent from people's daily lives. In other words, traditional leadership structures are more appropriate to African contexts than their Western rivals. Critics suggest that traditional leaders, far from being authentic democrats, are power-hungry patriarchs and authoritarians attempting to both re-invent their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power (frequently acquired under colonial and apartheid rule) and re-assert their control over local-level resourc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larger community. In this view, the concep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being misused as a legitimating device for a politics of patriarchy and hierarchy, which is the opposite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in the European and US sens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ntextualise this debate and show how the efforts by traditional leaders to capture an intermediary position between rural populations and the state is fraught with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when it comes to forming a democratic state and society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