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5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5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管辖制度决定着正义的分配,承载着诉权保障、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管辖利益的争夺消极地反映为"管辖大战"。以当事人中心主义为视角,结合诉权保障理论重构一般地域管辖制度,对防止法院权限过大和地方保护主义意义重大。"原告就被告"原则有其一定的立法价值基础,但同样也面临着困惑和窘境。重构一般地域管辖制度既要赋予当事人选择法院管辖自由的最大化,也要重新定位效益价值,更要兼顾原告的管辖利益,以实现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平等保障。  相似文献   
192.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强调二孩政策积极性的同时,也应看到二孩政策所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对二孩政策的真正实施者——女性带来的影响。文章致力于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在就业方面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进行介入,发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3.
我国刑法关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为惩治计算机犯罪提供了法律根据。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4.
析美国反对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理由和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喻贵英 《法律科学》2006,24(4):121-131
2002年国际社会期待已久的常设国际刑事法院开始运作,它标志着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侵略罪、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的犯罪人不再能够逃脱国际刑事责任。然而,作为国际社会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却也因此对常设国际刑事法院开始了强烈反对,一切可以想到和做到的阻挠措施均已被采取。美国反对常设国际刑事法院,旨在维护其自身利益和世界霸权地位,其理由和举措不符合联合国宗旨和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5.
法院受理与裁判案件必须要有管辖权 ,而法院享有一定的管辖权又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 ,这种依据即是管辖权基础。网络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基础表现出一系列与传统不同的新特点。因此 ,探讨如何合理确立网络民事案件的管辖基础是数字环境下保障法的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6.
初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中间程序的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诉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诉讼的请求权 ,作为一种公权力和诉权结合的权力形态 ,一方面要求从公益原则出发扩大公诉权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以发挥非刑罚化矫正犯罪的功能 ,另一方面 ,为防止公诉权的滥用 ,必须使公诉权接受司法审查 ,以达到保障人权之功效。由于我国公诉审查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 ,从总体上重构我国刑事审前程序 ,建立中间程序 ,发挥中间程序的多重价值功能 ,实现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7.
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合文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普遍和谐意识、和而不同的理念。普遍和谐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而不同的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8.
按照通说,现代警察权获得的理论基础是来自法律的授权与控权,同样警察权力扩张的基础也是来自法律的授权与控权。我国各级政府近期将公安局长提升为政府副职是警察权力扩张的一种表现。文章就围绕我国警察权力是否得到法律的足够授权与控权来分析公安局长担任政府副职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9.
赵生祥 《现代法学》2003,25(6):154-157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 ,法院为了确定国际民商事争议的管辖权和应适用的冲突规则 ,都要根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争议的有关事实构成的性质进行识别。在不同的诉讼阶段 ,法院对有关事实构成的性质的识别可能有所不同 ,这种现象 ,笔者称之为识别的误差。本文试对识别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识别误差引起的管辖权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略作探讨 ,以期同行们对该问题给予必要的关关注  相似文献   
200.
贺桂华 《政法学刊》2007,24(2):108-110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该指导思想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发展,该指导思想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露,主要表现在:其适用既不能达到民事诉讼的终极目的,影响了司法的正当性、权威性和裁判的终局性原则,也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究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指导思想,应该确立以“依法纠错”为指导思想,既符合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的主旨,又将错误界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同时与大陆法系国家再审精神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