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17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庆华 《当代广西》2005,(19):24-24
近年来,桂林市扎实实施“名城名企名家”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发挥名城优势,大力扶持和引进知名企业,培育和引进优秀企业家。经过几年的努力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郑亨日 《新长征》2012,(2):28-29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动"、"三化"战略以来,长白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亿元,比2006年增长126%;  相似文献   
4.
王霞  张峰 《政府法制》2013,(16):57-57
2012年以来,山西省左权县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以“大县城”为战略,以“建设山水宜居名城”为目标,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山水生态改善、文化底蕴挖掘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对标一流,高标准规划、大手笔铺排,大力度推进,实现效能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群众》2012,(5):15-17
记者:去年以来,特别是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南京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科技创业的“人才源泉”,释放人才优势资源的能量,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新一轮发展中,市里如何着力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这一战略选择将对南京乃至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苏政协》2013,(5):17-18
<正>建设世界名城,把扬州建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和展示地,成为中外嘉宾感悟中华文明的理想之所,就要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因此,要明确特色目标,放眼长远,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让扬州世界名城建设经得起历史考验。一、规划上坚持高起点切合实际,编制特色世界名城建设规划。加强调研,尊重现状,充分认清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聘请一流的专家团队,针对扬州特色世界名城建设目标,科学编制扬州的世界名城建设总  相似文献   
7.
薛丰刚 《新长征》2012,(11):18-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的名片、一个城市的软实力。通榆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均收入虽然不高,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却异常强烈。以全力打造"绿色能源名城、生态旅游名城、书法文化名城"为目标,通榆文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发展战略,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泛珠三角”合作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桂林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又一次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是桂林借势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母亲河滹沱河养育了一方文明。在滹沱河北岸,南北朝时期,就萌生了一座历史名城--正定(真定)。王朝兴灭,政权更迭,古城正定伴随着东流的滹沱河水,走过了近2000年的历程,成为一座从古代延续到当代的历史名城。正定地处冀中平原,扼滹沱河之要津,踞南北交通之要冲。历史上曾有东垣、常山、真定、恒山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4,(21):F0002-F0002
“天星最亮是北斗,人间醉美是宜州;山清水秀生态美,直把宜州当杭州。”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至今,悠悠岁月两千余载。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蚊、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历史名人都曾留寓此地,留有山谷祠及全国现存最早发现的五百罗汉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的“文军西迁”选择这里作为西迁路上办学的重要校址,并在此办学一年多,宜州也因此被浙大称为“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