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大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而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师应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在选文、教法、内容等方面打破常规,努力创新,才能使大学语文教学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42.
陈慧仙 《思想战线》2011,(Z2):381-383
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课教学,应从以课前三分钟演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品格修养、乡思亲情、人物风神等模块的文章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从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人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人情世态、社会人生等模块的文章入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四个方面体现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43.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是把古老中国推向现代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共党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他顺应时代潮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导致中国文化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古代文化由中国现代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44.
试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它立足于民族文化大背景,遵循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并以其开放性、体验性、求真求美的双融性、实践综合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5.
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尹文子》为校勘底本,参照《尹文子》其他相关版本及学术笔记,另以王恺銮《校正》为主要参验本,对于诸家旧校,或重检所据之材料有无谬误,或对浅近者做进一步阐发,或对成说者加以重新审定。  相似文献   
46.
主要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成因,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现状,提出改变现状的几方面思考。高职院校必须在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大学语文对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作用的同时,从教材改革入手,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7.
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的不尽如人意。各高校领导要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采取措施,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国家强调的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8.
杨永芳 《学理论》2009,(19):219-220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能运用,创造了新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它主要表现为设计技能、制作技能和操作技能。二者有机融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又可以科学高效地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9.
王青 《前沿》2007,(9):118-120
文章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的编选思路、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比较了2005年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选篇上的异同,对选文的篇目安排,单元的内部结构,以及教辅材料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同时也对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0.
在商事立法模式的选择中,各国的特定历史背景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发展也不容忽视.中世纪商人法的出现使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建立有了可能,但即使在大陆法系国家对民商分立也并非得到贯彻,民商合一模式成为当前的立法主流.有没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丝毫不会影响商法学科的发展,而有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才是商法存在与否的关键.在我国,制订<商事通则>不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