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6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何昌邑 《思想战线》2006,32(5):101-106
对《老人与海》的一种拉康式的解读揭示出海明威无意识欲望所体现的无法满足的缺失,这种缺失表征在老人/海明威对“王者”地位、博爱的宗教观、完美女性的渴望中。这三方面的缺失通过开放性的能指交汇重叠,构建了海明威基本的人生观,其无意识欲望表征的缺失就是《老人与海》的所指。这是对《老人与海》作“重压下的风度”或“没有女人的男人”的传统僵化解读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222.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法学杂志》2005,(4):127-129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实施的。目前其许多规定已经不适应现有形势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必要性,对《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23.
<韩非子·说林>上下两篇本是韩非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汇编,内容多为传说故事,类似于后来之"故事集".它的文体学意义有二:一方面,它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标志着我国寓言的独立;另一方面,它对后世笔记小说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将其称作"准笔记小说",这一点通过它与<说苑>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22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历史唯心主义,把自己的文化观建立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继而从精神生产和意识形态这两个特殊又相关的角度开始了对文化的考察.对语言、文化与分工、精神交往、人与文化的分析都是<形态>文化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5.
刘欣 《青年论坛》2006,(3):145-14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展现了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的生存方式,在看似普通而平凡的故事背后隐藏巨大的艺术张力,蕴藏着深刻而浓郁的哲学意蕴,体现了跨越时空的具有了永恒价值和意义的人类的积极追求和行动的意识。  相似文献   
226.
阎玫 《青年论坛》2006,2(5):8-10
随着时代的变化,党的权威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德才兼备,并躬行实践,以提高党的领导权威,提高对于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巩固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通过权与威的关系、如何加强权威和加强权威的意义论述了党的领导权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27.
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在普通高校教学中面临一些困境,这无疑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师言传素养、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语言的幽默性、哲理性、故事性、抒情性等方面入手,寻找活跃《大学语文》课堂的钥匙,以期更快收到良好的传授效果。  相似文献   
228.
李启彩  田晓燕 《前沿》2007,17(5):206-208
《新青年》4卷6号推出“易卜生号”,专门介绍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的话剧和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轰动的效应,特别是在思想界和话剧界掀起了阵阵波澜。本文即以“易卜生号”为切入点,对于专号开辟的历史背景、契机及对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9.
《水经注》被动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中出现的被动式语例基本为郦道元个人语料.从被动式的类型及其出现频率、被动式内部的成分类别、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看,<水经注>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历史面貌,因此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230.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律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