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6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天之关注是先秦诸子共有的现象。比较诸子天之概念,发现他们所关注的重心呈现从人格神之天向自然之天转移,而这一转移的质变点始于《老子》。其表征不在于他与传统天命观决裂的彻底性,而在于他用对自然之天的生成、性状、存续原因的追问所产生的理论来对峙天命理论,从而影响其后诸子对天之概念论证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叶隽 《德国研究》2005,20(2):37-44
本文分析<强盗>的艺术性构成,强调其语言的运用与选择,并认为它在文本表现上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两者兼容,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尤其是"诗的语言"与"史的气概"两者之间达到了相得益彰的程度.  相似文献   
43.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什么依据?文章独有创见地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4.
高彬彬 《行政与法》2007,(10):121-12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八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在确认、保护财产归属、保障交易安全和提高财产利用效益四个方面价值的分析进而揭示《物权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7,22(1):50-55
君特·格拉斯作为德国著名的当代作家,一向是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他在2006年秋出版的新自传体小说<剥洋葱>中首次公布自己曾是纳粹武装党卫军的一员.由此引发的<剥洋葱>事件再一次使格拉斯成为众矢之的.本文试图结合<剥洋葱>事件本身,通过区分瓦尔泽和格拉斯对"奥斯维辛"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笔者在国外的部分见闻来论述这一严肃问题:反思德国人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这对当今许多德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还着重分析作者在该小说和其他小说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方法,分析他的部分随笔和演讲,以总结二战历史对作者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资本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它在市场经济的物与物的关系面前,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资本论>创立的科学的商品范畴、货币范畴、劳动力商品范畴、资本范畴、地租范畴、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等理论,对我国的"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江泽民文选>是集中反映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典著作,是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杰出理论文献.学习<江泽民文选>,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关键,有助于我们领会其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元杂剧<赵氏孤儿>主要冲突和正义人物之间的冲突交织在一起,人物性格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交织在一起,正面人物的正义行为全都凝聚在人的生命的光点之中.要生命,就看不到正义;要重现正义,就要毁灭生命.惨烈的悲剧气氛,严肃的正义精神,以及丰富而生动的戏剧效果,都是<赵氏孤儿>戏剧冲突光彩耀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郭璞的总体文学成就、诗歌、赋等作了颇多评论,值得关注。本文结合郭璞《游仙诗》对前两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王东  林锋 《新视野》2006,3(1):43-46
对于马克思的重要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内外学界曾流行两种观点。一是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他们主张将《批判》归入所谓“不成熟著作”之列;二是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他们认为,《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这两种观点,要么是过分贬低了《批判》的历史地位,要么是不恰当地拔高了其历史地位。我们认为,应以手稿本身为依据,联系手稿前后马克思思想的具体发展,并参照马克思本人对手稿的相关说明,实事求是地确定其历史地位。文章提出,《批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历程的第一座里程碑,是他迈向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创新的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