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1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三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关于党中央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 策,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大连市的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需在形成规模、规划布 局、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农等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以推进大连市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92.
中国加入WTO,使长春市农业的未来发展被置于WTO的整体框架之中。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审时度势,按照WTO的基本规则,积极凋整长春市农业发展政策,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保护的重点;把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充分利用WTO规则的国内支持空间;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绿盒”政策措施;利用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系列措施是长春市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3.
近五年来广东冰毒等新型精神类毒品犯罪发生了新变化,如何解释这一阶段性变化,合理预测广东此类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颇大。借助犯罪场与市场犯罪的理论框架,解读广东经验,无疑会加深我国与此类犯罪作斗争的长期性认识。  相似文献   
94.
"三农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但从法治社会角度而言,"三农问题"同时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法问题.私法仅就农民利益问题寻求救济,而国家行为对市民社会亦难以作为,故"三农问题"由于牵涉到社会整体利益,应归于第三法域--社会法调整范畴.以社会法视角,可从降低农业人口、农村城市化和农民教育三方面,审视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陈云始终从战略高度、唯物史观的角度和辩证法角度论述"三农"问题,从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三农"思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振兴"三农"之路.研究陈云"三农"思想,对当前制定正确的"三农"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既是对贵州全面发展的支持,又是对贵州加速发展的要求。其核心内容是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贵州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相似文献   
97.
正Researchers debunk the theory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ackling food security by buying African land By Corrie Dosh It’s the kind of headline that sells magazines:"China Buys Up the World."It appeared in a November 2010 issue of The Economist,illustrated by a faceless,militaristic figure loading cars,oil barrels,power lines and various manufactured goods into  相似文献   
98.
田夫 《北方法学》2014,(6):5-18
从知识生产机制的整体视角来看,中国法理学教材还没有走出苏式法理学的框架。苏式法理学教材的"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基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原理,认为法理学是部门法学的指导性学科,并由此决定了"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含正面向度和反面向度两个方面,正面向度指的是法理学针对部门法学生产"指导"型知识,反面向度指的是部门法学帮助法理学生产"指导"型知识,法律关系理论和法律行为理论分别典型地对应着这两个方面。然而,对上述理论的检讨表明,"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是无效的;进一步地,该机制在基本原理层面及其理论基础层面也是错误的,因而应当被抛弃。  相似文献   
99.
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已经持续多年,改革力度之大、改革范围之广、改革程度之深,是历次改革中所没有的。这场改革动因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对国际复杂形势及新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的举措主要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单制度改革、服务流程再造、证照分离、减税减负、优化服务、监管改革等。通过改革促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市场监管精准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规范了政府权力,化解了市场主体的“堵点”“难点”“痛点”。改革也在制度、监督以及基层积极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未来“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策略主要包括价值的调适整合、结构的互动整合、机制的协同整合、技术的嵌入整合、执行的配套整合、制度的优化整合等。  相似文献   
100.
【问题】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常常陷入命名式、标签式伪创新,不仅无法实现“给社区减负增能提效”的目标,反而造成基层治理的低水平重复。在各类创新琳琅满目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基层治理创新更具持续性,并且规避“内卷化”风险?【方法】本研究以S区“红色管家”项目为个案,该项目初期面临多方面的内卷化风险,但最终通过创新走出一套有效的社区治理之道。我们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跟踪了“红色管家”项目的运作过程并结合多种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如同诸多政府主导的基层治理创新项目一样,“红色管家”在项目初期也面临观念、利益以及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卷化”风险;(2)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呈现出的实体化、制度化、专业化和协同化的特征,保障了“红色管家”项目创新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3)能否规避基层治理创新的“内卷化”风险,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力量能否成功嵌入项目全过程,发挥引领创新的核心主导作用;(4)党建引领下多方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与调试,观念、制度与技术的融合,构成了制度创新能否突破“内卷化”困境的关键。【贡献】本研究梳理了基层治理创新“内卷化”问题的表征和成因。通过对“红色管家”项目案例的分析,本研究阐释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机制,指出破解基层治理创新“内卷化”困境的关键在于新合作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