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44篇
工人农民   100篇
世界政治   4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9篇
法律   2038篇
中国共产党   1934篇
中国政治   3529篇
政治理论   779篇
综合类   13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095篇
  2011年   1328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计 《人民政坛》2006,(7):36-38
近期.北京就出租车调价举行的听证会.成为今国瞩目的公共事件。尽管只是每公里上涨4毛。但围绕调价所爆发的利益冲突.其激烈程席“并不亚于一场战争”:尽管吸纳民意的大门犹在半开半闭之间.但民间意识的苏醒和行动自觉.却自发打开了一扇表达诉求的窗口:尽管备受批评的听证会有“失败”之嫌,但听证过程中涌现的诸多新气象.却为未来的民主实践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精神线索。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根据事态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并结合各种队形及装备的使用,是公安机关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SARS危机中,各级政府从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同时,它对已有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方式、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国长期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与思考》2006,(1):10-11
一个国家不能有太多的秘密。——对于国家保密局宣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以及相关情况不再保密,有专家评论说。  相似文献   
15.
16.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态势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是广东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社会发展的断裂、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群体利益冲突的增加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危机应对机制、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梁周敏 《学习论坛》2005,21(5):8-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从实践上切实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3)当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党委政府对公安机关的职责定位仍不够明确。有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主要依赖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9.
周晔 《人大研究》2005,(12):24-27
2005年5月24日,深圳市民李红光苦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遇,到《南方都市报》以10700元登载广告,为其12条分别涉及建立公平社保、打破管道煤气垄断、降低出租车起步价等内容的建议寻找“婆家”[1],一时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李红光因何选择以“广告”的形式提出建议,而其所谓的“广告参政”行为又体现了哪些潜在的问题呢?从政治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事件。一、“广告参政”———偶然事件乎?深圳市民李红光以在报纸上登载广告的形式,谋求与人大、政协之间的意见传递与沟通的行为,不仅为李红光本人赢得了“维权谏士”…  相似文献   
20.
朱学东 《南风窗》2007,(13):3-3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整个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尊重和认可人的权利。这种前无古人的尝试,已经激发出这个国家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巨大能量,现在这种能量正在寻找各种可能的出路。一个公认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打破了一个个悲观的预言.从一个经济和社会皆曾经濒临崩溃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