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44篇
工人农民   100篇
世界政治   4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9篇
法律   2042篇
中国共产党   1934篇
中国政治   3529篇
政治理论   780篇
综合类   13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095篇
  2011年   1328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1139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宋冉 《中国减灾》2006,(11):38-39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化爆炸所造成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是一起跨界环境污染事件。本文借助于与本次事件很类似的罗马尼亚巴亚马雷氰化物溢出案例的分析,探讨了跨界环境污染的国际法处理原则。政府完全可以站在跨界污染处理的后台,由企业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成为与俄罗斯一方积极合作消除跨界污染、降低损害以及商议民事赔偿的主体。  相似文献   
92.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06,(10):20-21
中国的历史浩如烟海.沉寂于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是无以数计……  相似文献   
93.
2002年10月23日晚,50多名蒙面持枪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闯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座文化宫,劫持了正在那里观看歌舞剧的观众和工作人员近千人。在这危急时刻,俄罗斯上下团结一致,力挽狂澜,出奇制胜。笔者感触颇深,失误发人警醒,成功励人启迪。  相似文献   
94.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举措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一是将已进行三审的物权法草案没有进行表决,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发布公告,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过程中涉及的起征点举行听证会。立法听证在全国人大立法尚属首次,堪称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情况出发,对体系建立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思路,并重点阐述体系建立过程中关键因素的建设。  相似文献   
96.
《警察技术》2007,(3):80-80
在针对生物化学武器、各种化学毒剂以及放射线等恐怖袭击或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响应时.有关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套完备准确的检测、监测系统.确认和掌握周围环境的危险程度,是对各种突发事件处置的关键。RAE公司推出的核生化现场无线远程应急监测系统(RDK)特别适合进行快速的布防,对现场应急救援响应快速.而且系统具有携带方便、现场快速布置(5分钟)、组网灵活等特点,是一套十分科学实用的现场应急监测系统。整个系统可以实时远程监测毒化和辐射现场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放射源辐射数据,图象信号,设备状态信号等).并可将实时数据上传到位于更远地方的指挥中心.大大地缩短现场应急指挥的决策时间。  相似文献   
97.
今年4月11日《新快报》报道,上海、广东劳动保障部门先后就麦当劳、肯德基涉嫌违规用工事件做出表态,认为“洋快餐”以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使用兼职在校学生,没有违反劳动法。对此,劳动法权威专家黎建飞认为,我国对兼职工的法律保护存在空白,导致兼职在校生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98.
卢枢美 《法人》2005,(7):26-27
根据我国关于侵权行为管辖权的原则,我国和美国的法院均可以对“邮件门”纠纷进行管辖。而且,两国的法律都能用来判定戴尔公司行为的性质。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内,戴尔公司该销售人员的做法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对联想的侵权  相似文献   
99.
“银河号”事件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津 《中外法学》1993,(6):9-13
<正> 一、"银河号"事件的经过1993年7月下旬,美国政府根据错误的情报,指责中国货轮"银河号"载有运往伊朗的化学武器前体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并从8月2日起出动军舰和军用飞机,对该轮进行跟踪、监视和骚扰。8月3日"银河号"在波斯湾公海抛锚,同日,美国无理要求中国政府命令"银河号"返回出发港或由美方登船检查,同时向该货轮预计停靠港口的所属国施加影响,使其拒绝该轮进港。对美方的指责,中方经过认真调查后早在8月4日就向美方作了澄清,明确指出,"银河号"根本没有装载所说的化学品,并提出由第三国核查的建议。至此,事情本应告一段落。但是美国仍然置国际法于不顾,顽固地坚持其原有立场。8月7日中国外交部向美国提出严重抗议。由于美国继续践踏公海航行自由,"银河号"的正常业务根本无法进行,被迫在公海上漂泊达二十余天。  相似文献   
100.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