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不法领得意思是盗窃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素,其内容在于排除意思而非利用意思。当然,这里的"排除意思"是指永久性排除他人占有的意图,只有坚持如此理解,才能符合盗窃罪是侵犯所有权及其他本权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实现保护财产法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3.
艾滋病感染者约有70%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联。艾滋不法人员从事盗窃、吸毒、贩毒、嫖娼、敲诈、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其取证、关押、监管等工作存有难度。解决公安民警应对艾滋不法人员的执法困境,需要加强对民警的职业保护;落实经费、制度保障;设立专门监管、执行场所;加大对艾滋不法人员感化、关怀力度,弱化违法犯罪诱因;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4.
论刑事违法性判断与民事不法判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违法性的判断与民事不法的判断,是基于不同性质法律进行的判断,有其各自的判断体系,因而侵害个体性利益的犯罪同时也是民事不法行为。犯罪与民事不法行为,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对于侵犯个体性权益的危害行为是否犯罪的判断过程中,考虑到维护法制统一、刑罚的辅助性等原因,刑事违法性的判断对民事不法的判断结论应具有依赖的关系,即实质的从属性,刑事违法性的判断以民事不法的成立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5.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7):52-54
要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改造思维方式,落到现实中,需要改变的是处置资本剩余的方式,将其社会化,服务于社会目的,而不是继续追求增殖。3年多前,也就是2008年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伦敦经济学院,向一干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没人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后来,她又给英格兰银行行长打电话,问了同一个问题。于是,英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院召集顶尖专家专题研讨,以回复女王陛下的询问。后来,这些专家给女王  相似文献   
116.
陈云早年在商务印书馆做过学徒、店员,曾带领职工为维护自身权益同资本家作过坚决的斗争。为构建工人运动的思想阵地,1925年11月,陈云发起并创办了地下刊物——《职工》。此后,陈云经常在这本刊物上就社会时局和职工运动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使用了一系列颇有意味的笔名。当年11月,陈云在《职工》创刊号上发表两篇文章:《总工会是什么》、《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前文笔名为“怀”,文章指出:总工会代表工人一切利益,领导工人阶级向帝国主义进攻,完成急需的民族革命;后文笔名为“民”,文中号召:中国工人阶级应成为领导群众向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7.
只有能够和必须"共同"的部分,才可以成为共犯判断的对象。我国传统的刑法学理论没有区分犯罪构成中可以"共同"的部分和只须"个别"的部分,即没有区分不法与罪责,因而在共犯论领域陷入一系列难题之中。实际上,共犯判断仅与不法有关,所有的罪责要素(责任能力、期待可能性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均对共犯成立与否没有影响。但是,故意不是罪责要素,所以正犯与共犯的判断并非与故意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8.
德国阶层犯罪论奠基于自然主义犯罪观的实证逻辑,偏离了犯罪作为价值判断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基本规律。德国刑法学从犯罪认知的存在论向规范论转向后,其犯罪论体系未能随着内容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其中的三阶层架构已名存实亡,而以“不法”和“责任”为核心的二阶层改造亦非良策。犯罪论建构应确立价值理性相对技术理性的统领地位。危害行为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而是须在主客观要素的关联评价中得以判断的核心范畴。犯罪论渐次展开的逻辑分层应当是,由罪质要素到罪量要求,再到附加条件。正当化事由应分解为无法益侵害的合法行为与被合法化的法益损害行为,并在犯罪论体系中作出不同的处理。单位犯罪和不纯正不作为犯应当作为犯罪的特殊类型予以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19.
《政法学刊》2017,(6):73-80
抽象危险犯由于迎合了当前风险社会背景下对于恐怖犯罪的打击需求而备受推崇,但与深受刑事政策影响的刑事立法不同,刑事司法必须兼顾法益与人权保护。目前刑事司法有不当扩张适用抽象危险犯的趋势,导致刑法适用的机械与僵硬,有"客观归罪"之虞。表意犯理论作为化解涉恐犯罪中抽象危险犯副作用的一剂良药,跨越主观故意"知"与"欲"的藩篱,侧重考察行为背后的特定意思表示,以此来作为入罪标准,是判断不法意识的良好途径。最终可践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实现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0.
行为人用石头砸伤高速路上行车人的,砸车行为是不法状态,具有相当的危险性,侵害了法益,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未满16周岁,不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造成人员伤亡结果的,可以按照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