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范玉双 《党史文苑》2005,1(4):52-53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独特的历史地位.同时,它的产生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密切相关,本文试从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概念表述及其特点、历史地位三个方面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22.
如果说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凌志车与橄榄树》一书中为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大唱赞歌,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仍为美国化—全球化摇旗呐喊的话,那么在《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中则开始反思美国化—全球化的潜在后果了。在该书的开篇中,作者就颇为坦率地亮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美国有问题,世界也有问题。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逻辑延伸与现实推广,其理论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普适性与民族普适性.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变革的原理虽然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论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对该矛盾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并未作明确界定.由于俄、中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均非"瓜熟蒂落"的社会革命,故落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后遗症,并分别走向崩溃与改革.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正确取向,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困境,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在理论上与现实中应对这些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可能走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24.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或者说,始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运动正在把人类引入后工业社会。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全新的社会变革运动,任何把全球化比作历史上的某些社会变革运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也许从形式上看,全球化与近代社会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化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变革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化是一场民族国家对世界征服的运动,其结果是导致了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而全球化的使命恰恰是要终结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明显的迹象,那就是与民族国家关联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社会设置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全球化意味着一个合作社会的生成,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的建立,也意味着一切在工业社会对人作出先验性规定的制度等的废止。在合作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去选择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宗教四要素说为理论基础,结合伊斯兰教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谈论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文章试从马特拉的著作入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展现其对国际传播的看法,透视分别以商业文化和启蒙文化为背景的“传播的全球化”与“传播的世界化”概念的差别,归纳出“全球化体现着同质化的商业意识形态”和“世界化表现为对传播流动进行多元民主挪用和尊重公共服务”的命题。对马特拉国际传播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在追随实证主义的传播商业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一种尊重差别、争取传播民主权利和促进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而且在我国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范劲 《探索与争鸣》2022,(12):74-83+211+215
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阐释的焦点开始由个体转向系统。新的视角下,阐释脱离了主体的权能范围而成为系统操作,是实现交流的诸多形式之一。接受了这一转变,就要重新理解比较文学的精神内涵和操作方式:作为全球化文学互动的二阶观察者,比较文学意识到个体和世界都是系统的产物,探索世界关系,首先就要理解事物背后复杂的系统关联。以德国语境中的中国经典塑造为例,个体阐释自始至终受到知识和社会系统的调控。既然主体性从来就和交互主体性、世界相融合,分析跨文化文学现象时,就不能只在一个平面上考虑某一权威主体(译者、作家、批评家)的因素,而必须意识到,整个系统都参与了意义赋予。  相似文献   
28.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承认西方文化的长处;他相信,不同质的文化在本质上是有同一性的,并提倡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认为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一种适合新世界和新时代的文化.可惜,他的观点往往被误解,被说成是否定传统、不要祖宗的"全盘西化".本文认为,胡适一生都在努力沟通中西文化,希望新一代的中国人,在总结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世界的新文化.如果我们撇开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胡适这里,或许可以得到许多处理今天的文化冲突时可以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29.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首都,世界化大都市北京,有着式样丰富、民族色彩浓郁、传承悠久。  相似文献   
30.
发生于20世纪前四十年的新文化运动与新启蒙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也各具其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世界化"转变到新启蒙运动的"中国化",这对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