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02-102
北京时间6月11日-7月12日,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共有来自全球的32支球队参赛。最终西班牙队获得冠军,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八支冠军队伍。荷兰队获得亚军.季军是德国队。  相似文献   
92.
其一、实力!实力!6月17日晚上,世界杯赛场,阿根廷对韩国,结果4:1。这样的比分,别的比赛很难出现如此的精彩。这样的比分,并不说明韩国队不行,他们不仅尽了力,而且他们踢得也很好。  相似文献   
93.
据说,马拉多纳走进更衣室就哭了。我不忍想象这位性格教练如何狂哭,他那经过精心修剪的斑驳胡须如何被他的鼻涕眼泪抹得稀里哗啦。  相似文献   
94.
王晓渔 《南风窗》2010,(10):43-44
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距离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相隔159年。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几乎全部到齐,盛况空前。184天的会期,预计会有7000万人次到场参观。上一次最多国家参展的世博会是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共155国,参观人次最多的是1970年的日本大阪,有6400万。上海世博会除了要刷新这两个"最"之外,还创造了另一个"最":5.28平方公里的历来最大场地。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得中国变成比危机前更强大的经济竞争者。但从2002年申办成功至今,围绕着上海世博的种种议论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提醒我们,后危机时代的上海世博,不应该仅仅是一次炫耀国家实力,让世界"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盛会,更应该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并奋起直追。  相似文献   
95.
闲话世界杯     
《党课》2010,(15):102-103
刚刚过去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挺热闹,至少给快乐大叔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一是欧洲传统强队风头依然强劲,全面盖过南美球队;二是看来这裁判也不光咱们中国才有“黑哨”“官哨”之类的,世界杯上的“黑哨”“官哨”也不少,而且更加嚣张。  相似文献   
96.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式在很多人看来是够“寒酸”的,没有复杂的道具和奢华的场面。舞台怎么看都有些“草台班子”演出的风范,但气魄却挺大,喊出了“非洲欢迎你”,而不是“南非欢迎你”的口号。而表达出如此壮丽构想的,不过是几十个人用布拼成的非洲地图和一个用木块之类匆匆拼接起来的木台,而且连一次彩排都没有。大型开幕式组字方阵规模小得可怜,更“寒酸”的是,这一切只用了半小时多一点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97.
阿计 《江淮法治》2010,(14):1-1
硝烟刚刚散尽的南非世界杯,昏哨、误判可以捡出一箩筐,套用一句中国式司法判决语态,裁判们“作案数量之多,性质之恶劣,危害程度之严重”,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98.
洋帅沉浮录     
张伟 《新民周刊》2012,(25):38-40
洋帅在中国体坛要想混出个名堂实属不易,不管是名声大噪的世界名帅,还是横空出世的"黑马教头"。常言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在中国足坛表现得最热闹。20年前,中国足协聘请施拉普纳如此,如今更是如此。不过,与过去不知其底细的三流"施拉普纳"们相比,如今的足球领域的洋帅们,其薪金和来头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99.
2008年,他举起火炬,头顶闪耀的荣光迎接奥运的到来;同样也是2008年,他在第一时间赶赴汶川灾区为受难群众出力加油。他的家里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奖状,铺展开来满满一桌。而这些奖状则记录着他献血近万毫升的感人经历,让他至今引以为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优秀青年、令人羡慕的奥运火炬手如今却因诈骗罪身处狱中,在20名被害人面前写下“忏悔书”。  相似文献   
100.
颜武 《检察风云》2015,(4):58-59
“形象工程”,在国内往往会遭舆论“口诛笔伐”,一般还认为只有国内有此劳民伤财的劳什子,殊不知,在国外,也有“形象工程”,而且,在那些被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西方国家,搞的“形象工程”还十分触目惊心。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政客凭此赢得了选票”;或者说,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某些政党(政府)和政客真的从中“赢得了选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