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7篇
法律   109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659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东盟的文化特征意识 --东盟意识与东盟的发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的文化特征意识是东盟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为东盟的组织特点和决策风格,即"东盟方式".东盟方式强调组织方式和决策的非正式性、非对抗性和协商一致精神,这种意识来源于印尼爪哇农村的决策传统,成型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行为互动,强化于东盟对柬埔寨问题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2.
"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雪峰 《东南亚研究》2003,(3):23-25,32
"9·11"事件后,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以及出于东盟自身反恐和寻求安全的需要出发,东盟成员国之间,东盟与美、中、澳等大国之间,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但由于受到宗教、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东盟联合反恐成效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9·11"事件后美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总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正式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计,这一有远见而又切实可行的构想,必将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与东盟双方经贸合作的拓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必然性是什么呢?在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有利因素和困难障碍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4.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将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一协议实际上奠定了未来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65.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再到非典型性肺炎(SARS)曾一度的跨国蔓延,非传统安全问题在近年来更加突出.中国和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曾于2002年11月发表《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从而正式启动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但无论是合作领域还是合作模式都还不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东盟"非典"峰会的合作新模式来探讨如何完善正在形成中的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包括以"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为指导思想,建立不同层次的会议机制,扩大合作范围,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6.
正当印尼和菲律宾的总统争霸战导致政局动荡,社会混乱,旅游业受挫的时候,同是东盟成员的柬埔寨旅游业却异军突起,生机勃发.柬埔寨旅游部长施里武在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透露,2000年抵达柬埔寨的外国游客达到了46万6千人,比1999年增加了26.82%.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外国游客人数达到1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40.14%.施里武对柬埔寨旅游业发展充满乐观.他说"柬埔寨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版图的一部分,受到国际旅游同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7.
中日关系中的东盟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璐  周青 《国际观察》2001,(4):45-49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的发展与合作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日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稳步前进,影响中日关系进展的不仅有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同时,作为亚太地区第五大力量的东盟的崛起与发展,也对中日关系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政治与安全角度探讨东盟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8.
苏浩 《外交评论》2001,(1):11-17
朝鲜半岛问题可以从东亚历史进程的"亚洲化"的发展势头和区域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统一进程的发展,是东亚地区的"亚洲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体现在"10+3"体制的建立上,应将朝鲜半岛融入到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框架中来.朝鲜半岛可以成为东亚地区与区域外大国协调与合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9.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2014,(6):F0003-F0003
On November 3, 2014, CIIS Secretary General Yang Yi led a delegation to attend the 2nd China-ASEAN Think Tank Dialogue, co-hosted by CIIS and ASEAN-ISIS in Bangkok, Thailand. Themed "Taking Stock and Looking Ahead", this year's dialogue carried out in-depth discussions on prospects of ASEAN-China relations, South China Sea issues, and regional interconnectivity.  相似文献   
170.
南海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末形成发展至今,在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和新世纪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时期的南海问题都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