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6篇
法律   109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659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2年,云南省外贸工作围绕"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这一中心,紧抓"转方式、调结构"主线不放松,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实现外贸逆势突围、强劲回升,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大关,为全省"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出口历史性双增长2012年,云南省外贸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00.2亿美元。在6类重点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坐上全省出口产品头把交椅。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完成  相似文献   
52.
东盟的批评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担忧。第一是对区域制度自治和机构的一般现实主义的怀疑论,更多的是对地区环境的怀疑,在这一环境下,民族国家与以主权为中心的大国观念在官方论述和政策方面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已经是并且仍然是引起争论的领域,这一领域的任何方面都能够引起一系列争论。第二方面则更加具体,主要是指东盟未能意识  相似文献   
53.
王勤 《东南亚纵横》2013,(11):12-15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4.
(2012年4月1~30日)●1日,正在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吴哥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为中柬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再添佳话。2日,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联合声明。●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南宁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会见后,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合资公司签约仪式,并到广西钦州市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1日,缅甸举行新政府2011年3月成立以来的首次议会补选。共有来自17个政党的150名候选人以及7名独立候选人竞选37个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席、6个联邦议会民  相似文献   
55.
《外交评论》2016,(5):135-156
区域型智库已成为大国博弈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ERIA)、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是战后由日本独立创建或参与组建的三个代表性区域型智库。三大智库以区域一体化和发展援助合作为核心议题,日本在其核心岗位与主要职员、财政支持与资金分配、日常运作与基础项目等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日本借助三大智库的"知识机制",在议题设置中建构话语、在汇聚共识中传递偏好、在区域贡献中塑造形象,从而使其有效地服务于整体外交战略和区域合作政策。"相对独立性"是三大智库成功的关键。中国在新一轮区域合作中日益展现出大国风范和进取精神,日本在区域型智库构建中的正反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6.
梳理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可以发现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创新具有以下特点:发展导向与规则创立相结合;软硬结合、灵活有效;智库探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互学互鉴与取长补短相结合;地方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现有机制与创新机制相结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层面研究不够,缺乏理论指导;制度化建设不够,有效性不足;机制叠床架屋,协调性不够;政治互信欠缺,发展动力不足等。中国需要加强区域秩序与区域治理的理论研究,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理论建构;承担提供区域与次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责任;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的整合与升级,提升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智库和地方政府构建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探索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7.
苏星 《当代广西》2012,(20):20-23
从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至今,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走过了21个春秋。21年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仅有79.6亿美元,而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快速增长至3628.5亿美元  相似文献   
58.
(2012年7月12日)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绿城南宁,共同出席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共商合作,共话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  相似文献   
59.
《东南亚纵横》2013,(12):F0003-F0003
《东南亚纵横》(月刊)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介绍和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60.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开启了积极的改革议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公民社会组织纳入决策,这标志着东盟早期封闭式地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本文着重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决策发展及其政治影响。首先,本文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此后的东盟合法性危机以及改革议程;其次,本文就本地区寻求参与地区决策的团体做了描述;第三,本文分析了东盟纳入公民社会组织的局限,指出尽管东盟宣扬"以人为本",然而,事实上,东盟拉拢与其改革议程一致的团体,排挤不一致的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