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陆小星 《学习月刊》2012,(16):90-91
立宪派代表人物严复和维新派领袖梁启超都经历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转型时代。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二人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地投身于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并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思想。本文拟选取两人教育思想中的四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从一个侧面较为直观地揭示出两人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2.
《学理论》2015,(32)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之父",幼小时曾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青年时留学海外对西方学说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中西文化皆通的严复对所处的时代变局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为挽救和改造内忧外患的社会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一种从社会经济方面逐步发展到政治变革的渐进变革思想。  相似文献   
83.
游宇明 《各界》2014,(10):1-1
严复应该算是个很有艳福的人。1900年天津水师学堂在义和团事件中为炮火摧毁,时年46岁的严复仓皇地逃到上海。某个黄昏,他去广东路河南路口的同芳茶居喝莲子羹,等待的时候发现邻桌搁着一本摊开了的书,里面的句子熟悉得不得了:“天行人治,常相毁而相成固矣。然人治之所以有功,即在反此天行之故。”  相似文献   
84.
严复是中国近现代最为重要的爱国启蒙思想家,更是中国海军"教父"。他致力于海军建设30余年,为中国海军培养了众多的名将英豪,他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发展通盘谋划,他高瞻远瞩的海防理念至今对我国海军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5.
郑银凤 《世纪桥》2014,(11):55-56
中国近代史上,严复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中国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梳理了严复相关方面的教育思想,并对"三民"教育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6.
纵观中国现代思潮脉络,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种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未知概念,它深受近代西方思想启示,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由当时的开明有识人士创立,这便是“人权”。康有为最先发现了“人”以及它的“客观自然存在性”和“个体存在性”,他向往一个“新世界”,在那里“人”可以自由享受各种权利和无穷的乐趣。随后的严复和谭嗣同各自以其自己的方式阐明了“人”的自由和平等思想;梁启超将前面所有的思想相结合,将这种具有“主体性”和“公民性”特徵的人定义为“新民”。  相似文献   
87.
自从Gutt提出关联翻译理论以来,关联理论引起了国内译界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而百余年来,严复“信达雅”说也一直为中国译者奉为译事圭臬,深入人心。因此,本文试图以Oscar Wilde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不同译本为例进行分析,试图从关联理论视角来阐释严复译论,从而进一步论证两个理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8.
战和思想是严复爱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主战思想建立在对中国自身实力估计的基础上,主和思想则建立在对国内外形势分析的基础上,都是他对中国命运的现实情况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严复思想中最为重要和最有意义的是法治思想。严复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人权思想,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提出在中国实行三权分立的理论设想。严复的法治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日,严复的法治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实行依法治国,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钱钟书先生在文章《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化"。所以称之为最高,究其原因,是文学翻译的本身和语言之间的差异等很多因素使得西方等值理论以及严复的"信"等理论在中西跨文化实践中,很多时候显得反而不够准确了;而"化"本就包含了"讹","化"不是不"信",却是在"信"的基础上,在"信"所不能及的层面上,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最高程度的艺术化,美学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