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出理论误区,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认识,这是当前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不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否定、不是走平均主义的老路和以人为本不是人本主义、个人主义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容易陷入的一些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372.
《典型美国人》把儒家的人伦和个人主义看作是中国传统化和美国主流化的一对基本差异,并以此结构全篇,通过讲述华人移民张意峰及其家人由于语境的变化而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发生的改变及其后果,批判了“熔炉”模式下“典型美国人”的定义,提倡“美国色拉碗”式的多元化,主张华人移民在建构化身份的过程中,应该对东西化进行鉴别吸收,融合贯通两种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373.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走向市场经济社会的历史转型之中,但是,它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境况的共同性并未取消二者之间的价值观差异。马克思从人与物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概括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种概括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制度比较的特殊性双重属性的统一,对于作为西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个人主义,可由此加以把握。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个人的独立性空前高涨,但亦进入到“物的依赖性”发展的极端形式的限定之中,因此,个人主义已从早先的解放性因素,发展为今日起分解性作用的因素,其积弊日深,而引发了近年来在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主义的逆动。鉴于马克思的概括的双重性质以及西方社会价值观所发生的实际变化,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以此作为比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374.
张煒 《中外法学》1992,(5):43-45
<正>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人权保障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的内容怎样?原因何在?实质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深入研究宪法与人权保障的关系,不断完善我国人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保障原则的变易宪法对人权的保障是受某种法律价值观指导的,这种法律价值观构成了宪法中人权保障的原则。盛行于18、19世纪的法律价值观,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权利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洛克认为,在国家产也以前的  相似文献   
375.
沈斐 《唯实》2004,(9):43-46
个人主义是对“冒充或虚构“的集体主义的扬弃,马克思真正的集体主义则是对个人主义的扬弃.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不能简单地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而应区别对待现实中不同的集体主义.对“冒充或虚构“的集体主义,应该用个人主义来冲破和取代,而革命传统中的集体主义却必须坚持和发展,并朝向马克思真正的集体主义渐次进取.  相似文献   
376.
本文从现代性理念的角度将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归结为未能驾驭和处理好以下三大基本关系: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提出未来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有赖于把握好这三大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377.
霍布斯作为继马基雅维利之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以其思想家的敏锐触觉捕捉到时代的气息。作为个人主义的率先提出者,霍布斯与自由主义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重新确立了自然法关注的核心,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然法基础,从个人自我保存的角度著述了《利维坦》一书。本文试图以《利维坦》一书的逻辑起点、逻辑演绎、逻辑归宿的梳理,还原霍布斯其著作中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378.
本文对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认识和实践集体主义应以尊重个人为前提,以平等为基本原则,并由共产党人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37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其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工具性作用在于将对传统家庭的怨恨式认同传递和转化为对现代团体的弥补式认同,新青年从“爱有差等”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转向在现代共同体中寻求“平等之爱”。这一叙事模式在五四前后具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团体被“新青年”体验和阐释为一种传统家庭共同体的修正、补充与扩展。这提示在“家本位”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关系社会原理对于现代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理,在抗衡和消解的作用之外,也具有激发其需要、促进其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0.
丛日云  马涛 《探索与争鸣》2023,(10):55-80+178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