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美国学者麦克弗森深刻剖析了自由主义民主的占有性个人主义基础,追溯了自由主义民主从保障式民主模式、发展式民主模式到平衡式民主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当代自由主义民主需要第四种模式——参与式民主——来对其进行修正。同时,关键问题不是参与式民主将如何运作,而是如何能迈向参与式民主,因此,金字塔式议会与政党制相结合的模式最为可行。虽然,麦克弗森既批判资本主义但又保留并捍卫自由主义价值,使其民主理论具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他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2.
李杰 《时代法学》2023,(3):82-98
对于《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规则,解释学上向来存在着离因损害赔偿和离异损害赔偿之争。学界理论和比较法上的做法倾向于采离异说,而司法实务立场实则更青睐离因说。基于家庭法的封闭性与个人利益的全面保护考量,应兼采二者。受害人基于婚姻关系所生之期待利益原则上可获救济,但应通过类型化,明确其限度,谨慎适用。基于婚姻关系所生之信赖利益可作为期待利益之替补,从而例外地具备可赔偿性。对于配偶权之保护,应由家庭法之封闭体系予以规范。由此,仅当对方存在严重侵权行为之时,受害人才能对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的配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其他固有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般侵权责任规则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构成要件上,权益侵害人主观上需存在重大过失,但受害人的主观状态不受无过失之限制;在权利行使上,该损害赔偿责任于婚内不得主张,于离婚后则皆可主张,原告在离婚诉讼之后亦可单独主张,诉讼时效原则上自离婚后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83.
浅析蒋梦麟的教育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云国  薛中华 《学理论》2011,(2):256-257
蒋梦麟(1886—1964)是我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先后主持北大校政十七年,更因其在主持当时颇具影响的《新教育》期间的理论建树,被誉为中国现代新教育运动的"理论家",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蒋梦麟批判中学和西学之短,又吸收中学和西学之长,对教育中生命个体的关怀和对于"教育做什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显示着其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这对当今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4.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相似文献   
85.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个人意识开始觉醒,与传统的群体观念形成激烈的碰撞,其后在救亡图存的压力下,在社会主义集体意识的引导下,个体长期被整合在国家、社会之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个人主义逐渐兴起,集体主义面临困境,个人与社会关系发生裂变。时至今日,倡导和实现"中国梦"要保障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最终达成个人与社会的互塑和谐。  相似文献   
86.
87.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在个人层面上经历了人道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三个阶段,在国家层面上经历了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与霸权主义.个人主义具有平民性、自由性、民主性、侵略性等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8.
《行政论坛》2019,(5):119-126
政策终结议程设置是政府对问题政策进行识别及认定的过程,日益受到非政府组织、大众传媒、行业专家以及普通公众等社会行动者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刻地揭示了知识生产的社会弥散这一新的知识生成模式,社会行动者会自己寻求一些新的知识,加深对政策终结议程的理解并对政府的表现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政府很难再按传统的做法对其进行操控和限制。这就要求对政策终结议程设置的规则进行变革。尽管政策科学家提供了多样的规则方案,但大都以工业社会的个人主义假设为起点,忽视了以伦理特征出现的个人。因此,除了对政策终结议程设置个人主义假设进行理论修订以外,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人员应秉持开放合作的视野,将社会行动者看作政策终结议程设置的助推因素,以此来发现公共利益并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9.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经济由于其自身的二重属性,它选择的价值观存在两种走向,可以内生出个人主义,也可以内生出集体主义,至于何者将成为某一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主导价值观,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民族传统等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就历史及其内在价值取向来看,对市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阶段,对人们的价值选择有启发作用,但极端个人主义最终会毁灭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